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据已从普通信息资源跃升为新型生产要素,成为推动社会变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数字河北建设稳步推进,我省已经形成了以张家口、廊坊为双核心,辐射多节点的算力空间布局,综合算力指数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一。如何将燕赵大地上积累的庞大数据资源,系统性地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优质资产,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并答好的时代命题。
深化认识,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把数据资源变为优质资产,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探索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制机制,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要立足全省一盘棋,以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为基础,积极争创国家级数据资产登记试点,构建全省公共数据资源“一本账”,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下统筹推进。
进一步完善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推进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和市场化流通交易。要紧扣国家战略部署,完善和规范数据交易制度体系,并结合我省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与发展需求,制定具有河北特色、可操作性强的行动方案和实施路线图,鼓励大胆试、大胆闯,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稳致远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融合,释放数据驱动的乘数效应
数据的价值在于流动、共享与融合。要着力打破“数据孤岛”和行业壁垒,合理降低各主体获取数据的门槛,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动和价值释放,充分发挥赋能作用。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围绕钢铁、装备制造、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强全链条、全流程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重塑产业生态,助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率先在政银数据融合、医疗数据共享等关键场景取得突破,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深化数据与政务服务融合,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抓手,有序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把数据深度嵌入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在智慧城市、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应急管理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实现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为社会治理装上“智慧大脑”。
勇于创新,激发数据资源潜力、活力
数据资产化是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需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激发数据资源潜力、活力。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在数据确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等关键领域推出具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为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在技术方面,要积极挺进“无人区”,加快科技创新,大力推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政务云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部署应用,以“技术+制度”双轮驱动,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可用不可存、可控可计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在市场方面,要着力培育“前沿区”,积极发展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丰富数据产品形态,创新交易模式,构建活跃有序的数据要素产业生态,促进数据价值在市场中得到充分认可和有效转化。
坚守底线,营造数据发展的安全环境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到实处,筑起稳固的数据安全防线。加快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明确安全责任主体,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有效防范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等风险。
完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实行重点保护,同时避免“一刀切”式监管,为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留出适当空间。加快推动数据安全法规政策落地,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数据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形成人人重视、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真正让各类主体敢于提供数据、放心使用数据,加快把数据资源变为优质资产,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吴永立、徐睿博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