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若干规定

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若干规定

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精细化

赛道上的垃圾由志愿者分类后回收,接驳车、摆渡车等均选用新能源客车,废弃横幅、号码布被回收加工成环保袋……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衡水湖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2站)上,绿色环保理念处处体现。

“无废赛事”是衡水市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自今年7月《衡水市生态环境保护若干规定》正式施行以来,当地充分发挥法规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环境治理向精细化转变。

强化对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的监管,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环境污染风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若干规定对此提出明确要求。在法规引导下,目前衡水市通过固体(危险)废物全过程智慧监管平台,对全市64家危险废物监管单位实现了废物产生、转移、贮存、利用、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监管人员能够迅速介入处理,有效提升了监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领域。在若干规定的推动下,衡水市加快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管理制度,对检测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信息编码登记。目前,已完成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2万余台,实现了对机械作业状态、排放数据的有效追踪。

日前,河北美利达股份有限公司在接到涉气排污企业监管平台发布的提醒后,迅速完成监测要求,成功规避了处罚风险,企业继续正常生产经营。据了解,衡水市创新开展“智慧+环保”执法监管新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以法治力量保障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若干规定结合当地实践经验,明确要求通过建立正面清单、实行差异化监管等方式,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目前,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正加快完善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已纳入清单的企业,严格落实无事不扰要求,同时利用无人机、走航车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减少入企检查频次,为企业营造稳定的生产环境。

“坚持‘小、快、灵’立法理念,若干规定总结固化了此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和经验,同时对光污染防治等作出前瞻性要求,为我市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法治保障。”衡水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曹孟雷表示,依托若干规定的贯彻实施,目前当地正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负责、公众参与的生态治理新格局。(河北日报记者 霍相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