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杨旭)近年来,平泉市党坝镇以党建为“红色纽带”,推动村党组织与企业深度联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为村民提供技术岗位、拓宽增收渠道,走出一条村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破解农村发展缺资金、缺技术,企业落地缺空间、缺劳动力的双向难题,党坝镇创新组织模式,以“共同需求、共同发展”为导向,推动村党组织与辖区企业结对共建。其中,山子后村、大东沟村、庄河庆村与满堂食用菌有限公司组建“村企联建型”联村“大党委”,通过村党组织与企业党支部结对,建立定期沟通、资源对接、问题共解机制,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村企协同发展的实际效能。

村民正在企业内工作。
在党建引领下,企业主动将产业发展与村民就业需求结合,不仅带来规模化产业项目,更提供专业技术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学技术、稳就业”。食用菌出菇棚及配套菌棒厂、冷库,针对香菇种植、菌棒生产、仓储保鲜等环节,设立接种、温湿度调控、采收加工等技术岗位,优先吸纳200余名村民就业,企业安排专业技术员开展岗前培训与实操指导,帮助村民掌握种植管理、设备操作等技能,实现从“普通务工者”到“技术工人”的转变。
村企联建不仅让村民受益,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各村通过党组织协调,为企业提供土地保障、基础设施配套等支持,解决企业落地、扩产中的实际问题;企业则以技术、资金反哺乡村,推动产业升级,帮助村集体完善生产生活设施。“村企联建型”联村“大党委”辐射区域内,食用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村集体收入稳步提升,实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利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