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杨连民)今年以来,廊坊开发区以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聚焦道路保洁全覆盖、建筑工地精细化管理、车辆达标排放管控等重点领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建立健全“日分析、周调度、月总结”工作机制,深入研判气象条件、评估重点任务进展、剖析存在问题,动态优化调整管控策略,及时有效消除污染源。
通过实施烟花爆竹全链条管控、春节扬尘治理攻坚、夏季臭氧专项治理、三季度空气质量提升等针对性行动,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明显进展。截至10月13日,廊坊开发区年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9,同比实现下降11.43%。其中,PM2.5累计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9%;PM10累计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优良天数累计达到227天,同比增加29天。
强化企业排放监管,优化产业结构。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清单和产业政策,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把新建项目环境准入关。同时,严格落实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要求,充分运用企业在线监测、800余台分表计电设备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加强对企业,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监管,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强化扬尘面源治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对区内36家建筑工地,加大督导检查频次与力度,综合运用随机抽查、夜间检查、视频监控巡检等方式,督促整改扬尘问题1600余个,规范苫盖各类裸露土地面积超4万平方米。全面推行道路低尘机械化湿式清扫保洁作业,对区域内72条主次干道进行全方位清扫养护,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保持100%。加强对散料货物运输车辆遗撒现象的监控与执法,严格规范重型渣土运输车辆上路行驶管理。
强化臭氧污染防控,攻坚夏秋重点时段。在5月至9月臭氧污染高发期,扎实开展夏季臭氧攻坚行动。加大生活源无组织排放管控力度,强化机动车绕行引导和重点区域交通疏导。通过系列措施,O3浓度降至1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0%,其浓度值及改善幅度在全市排名中均位列第一。
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严控车辆排放。将区域内所有重型柴油货车纳入重点管控范围,严格限制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运输行为。加强车用燃油质量监管,定期开展油品质量抽检,确保油品质量符合标准,从源头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
强化生活源治理,严防露天焚烧。持续推进餐饮油烟综合治理,实施全时段监管巡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00余人次,检查餐饮单位3000余家次,督促餐饮企业规范安装并正常运行油烟净化设施。同时,加强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管控,依托“人防+技防”结合模式,组织110余名网格员开展常态化巡查,利用网格化监测平台及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置火情。
廊坊开发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班负责人闫灏表示,下一步,廊坊开发区将继续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硬性要求,突出靶向定位、精准施策,持续深化分析研判,以扎实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全力以赴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