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杨帆)近日,由河北经贸大学、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联合开展的金融“五篇大文章”河北调研行活动之“绿色金融”篇正式开启。10月10日,由河北经贸大学金融专业师生、行业专家及河北日报记者组成的调研团队走进承德,实地探访绿色金融在承德当地发展壮大的丰硕成果。
搭建银企校交流平台,培育金融后备人才
调研行活动在承德举行了研讨会,除调研团队外,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分行、建设银行承德分行、承德银行围场支行,以及大唐承德新能源事业部、承德乾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均派代表出席并发言。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窦丽琛首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她表示,此次调研行将深入了解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地方的落实细节,挖掘可在全省推广的成功案例,搭建银企校交流平台,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带领高校师生走出课堂,让理论知识与政策实践及行业需求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河北金融发展培育专业人才。
“体系 + 工具 + 创新”,构建金融三维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分行货币信贷政策管理科科长刘军在介绍承德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相关工作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分行建立了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委员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强化实施保障,发挥政策协同合力。立足地方实际,联合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排污权抵押贷款的7条措施》等政策文件,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推动辖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碳减排重点领域;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市发改、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沟通对接,召开“取水权”抵质押融资业务座谈会、“取水权+排污权”抵押融资工作推进会议,印发操作流程,制作办理流程“明白纸”,积极推动资源环境权益市场化交易,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与资源环境权益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积极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转型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重点为绿色低碳、高碳转型、循环经济发展等提供支持。
随后,建设银行承德分行、承德银行围场支行的相关负责人也分别介绍了本行的工作进展和具体做法。
“金”凤凰带来新动能,为“绿色”发展插上翅膀
研讨会上,大唐承德新能源事业部、承德乾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当地“绿色金融”的受益企业分别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
承德乾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德永介绍说:“2023年,我公司面临房地产行业的严峻形势,为实现转型发展,决定进军绿色能源领域,并确定了利用5-6年时间建设100万千瓦绿电的规划目标。在企业转型时期,金融支持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关键所在。作为民企,又是第一次做风电项目,贷款进展缓慢。今年年初,在我公司项目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承德银行向我公司伸出援助之手,经过调查分析承德银行迅速给出意见并将我公司项目列为重点支持项目,很快就给了我们贷款方案,最终支持塔城项目绿色能源贷款4.6亿元,同时与我们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有了承德银行的项目贷款支持,我们发展新能源项目的信心更强了。”
大唐承德新能源事业部总会计师闻旭在介绍情况时表示,“建设银行承德分行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投放绿色贷款,支持我公司新能源风电项目。在做好项目对接和信贷支持的同时,优化绿色低碳项目信贷审批,提升服务效能,显著提高了审批效率,保障了我公司的开发项目及时获得绿色资金支持。从战略到实践,从创新到惠民,建设银行承德分行以金融之力为绿色发展赋形铸魂,为保障大唐公司做好能源保供的‘压舱石’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研讨会自由交流讨论环节,河北经贸大学的师生代表及在场的银企代表们围绕“林业碳汇项目如何获得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绿色信贷申请难点”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调研团队在漫景风电场了解情况
除举办面对面研讨会交流会以外,10月11日,调研团队一行又前往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漫景风电场,实地探访了解当地风电企业的建设、运维和发展情况。
本次“绿色金融”篇章在承德的调研行内容及行程安排紧凑而丰满,调研团队理论结合实际获得了重要调研资料的同时,更搭建起“高校智囊 + 金融机构 + 实体企业” 的协同发展平台,将有效助力河北金融“五篇大文章”有关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