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社会


民生一线丨就业服务到门口 “村招”惠民暖人心

近日,正定县居民在正定零工市场登记信息。受访者供图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省各地围绕健全覆盖城乡的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打造集岗位、信息、技能于一体的服务网络,让群众就近上岗、稳岗增收。

买菜间隙登记就业意向,村口唠嗑聊出工作机会,培训结束后就能参加招聘会……居民最熟悉的角落正悄然变身就业驿站,搭起企业与求职者沟通的桥梁。

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9月28日是正定县居民田玉国上班的第七天,他对薪资感到满意。

这份工作是正定县新安镇吴兴村就业服务站给他介绍的。在此之前,田玉国一直奔波在正定县城周边的几个马路边零工点蹲守揽活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常事。

从田玉国家出发,走路不到10分钟就是吴兴村就业服务站。9月22日,田玉国登记了个人基本信息和掌握技能。当天晚上,田玉国就上班了。

田玉国上岗的每一天,就业服务站都会给他购入商业保险。“打零工也有保障,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还把我拉进灵活就业微信群,在家随时能看到招工信息。”田玉国说。

7月16日,正定县举办基层就业服务站集中授牌仪式,县就业服务中心联合县零工市场,为辖区内首批20家基层就业服务站授牌。这些服务站的运营主体大多是离居民生活较近的商户、便利店、超市、药店等,把就业服务直接送达村民家门口。

吴兴村就业服务站就是其中之一。其负责人何艳经营着一家影楼。“乡亲们找活儿认政府、认熟人。”何艳说,看着一个个老乡通过服务站找到满意的工作,打心底里高兴。

谈及基层就业服务站的招工模式,企业同样竖起大拇指。

“以往我们通过网站等渠道招聘,招工周期较长。基层就业服务站帮助企业筛选有一定基础的熟练工进入企业,不仅效率高,还帮我们节约了用工成本,能更好地完成生产订单。”石家庄凯泉杂质泵有限公司人事主管王颖说。

“基层就业服务站采用县、乡、村三级联动模式,集合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求职登记、政策咨询、权益保障五大功能,打造了‘1+N’线上线下零工市场服务体系,通过对接县零工市场岗位库,重点服务农村转移劳动力、大龄失业人员等群体,可提供‘即时快招’的特色服务。”正定县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娅介绍。

今年以来,正定零工市场签约合作企业200余家,累计为零工群体提供就业服务5万余人次,促成灵活就业5000余人次。

第一批基层就业服务站运营后,正定零工市场面向全县公开招募合作商户,共同打造便民惠民的就业服务网络。“第二批基层就业服务站即将招募完成,预计在十月中旬授牌运营。”正定零工市场负责人吴琳说。

入户帮扶解民忧

“这份工作,真是送上门的惊喜!”9月28日早上,正在试用期的刘炳达来到位于邢台市威县高新区的河北正通轮胎制造有限公司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年20岁的刘炳达是威县张营乡刘家营村人,7月份从石家庄市新希望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后,投了十几份简历,线上线下的招聘会也参加了好几次,可要么是专业不对口,要么是离家太远,始终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8月份,威县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了他家。“当时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我的专业特长和就业意向,还耐心讲解了针对脱贫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政策,让我看到了希望。”刘炳达说。

他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10天,工作人员就打来电话告诉他,河北正通轮胎制造有限公司有文员岗位正在招聘,推荐他前往面试。

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刘炳达顺利通过面试,很快收到了录用通知。如今,他每天上下班只需半小时路程,不仅能照顾家人,每月还有稳定的收入。

刘炳达的就业故事,是威县全力保障脱贫家庭毕业生就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威县把促进脱贫家庭毕业生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专项行动工作安排,采取“分组下乡入户”方式,从政策宣介、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就业见习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就业服务。

“我们给每一位符合条件的脱贫家庭毕业生都建立了详细的工作台账,从毕业生的学历、专业、就业意愿,到求职进展、就业情况,每一项信息都实时更新,确保动态跟踪、精准掌握。”威县就业服务中心培训就业指导股负责人郭新业介绍,针对台账中的毕业生,他们坚持“一人一策”原则,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方案。

截至目前,威县通过一系列精准帮扶举措,已帮助134名脱贫家庭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

流动服务暖民心

“暑期一过就想找份工作补贴家用,跑了好几个地方都没合适的,没想到赶个大集还能遇上招聘会。”近日,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牛头崖大集的临时招聘专区前,家住附近的村民李伟手拿着岗位宣传单,脸上满是喜悦。

活动现场,50余家企业带来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企业代表与求职者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同时,工作人员还在现场设立政策宣传摊位,为求职者答疑解惑。

这是北戴河区就业服务中心开展“流动就业服务进村居”活动的场景。近年来,该区以村委会、社区服务中心、乡村大集等人流密集场所为依托,科学布局流动就业服务点,将政策咨询、岗位推介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不仅如此,流动就业服务还让技能培训和找工作实现无缝衔接。今年6月,牛头崖镇渠子口村的健康照护师培训刚结束,教室外的“流动就业招聘服务站”就热闹起来,提供了2000余个优质岗位。当天,70余名参训妇女中,16人与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每次组织培训前,我们都会提前对接企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员技能特点筛选适配岗位。”北戴河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华介绍,通过“培训+招聘”无缝衔接,学员们无需奔波,走出课堂就能对接岗位。

线下服务走深走实,线上推送也不停步。北戴河区就业服务中心还依托覆盖镇街村居的“就业服务驿站”微信工作群,建立岗位信息快速发布机制,安排专人实时推送适配性、时效性强的岗位信息,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

今年以来,该区“流动就业服务进村居”活动已开展19场次,累计服务群众超3000人次,帮助400余名求职者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 贾东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