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赞!邱县司法局这一做法获评创新案例!

当法治雨露浸润乡村沃土,当司法力量护航振兴之路,河北省邯郸市邱县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近日,《法治雨露润乡村 司法护航促振兴——邱县司法局推进乡村振兴法治实践工作纪实》成功获评2025年法治创建创新工作(法治乡村社区创建)国家级创新案例!

近年来,邱县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聚焦乡村法治建设短板弱项,以“夯实法治根基、化解矛盾纠纷、优化法律服务”为主线,全方位提升乡村法治供给能力与服务质效,持续营造“知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为县域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坚实司法动能。


创新普法形式,筑牢乡村法治“思想根基”

针对传统普法手段单一、覆盖不广、实效不足等问题,邱县司法局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滴灌”,探索构建多维度普法新格局。

打造“互联网+普法”矩阵。依托“邱县司法局”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聚焦婚姻家庭、土地承包、民间借贷、电信诈骗等群众高频法律需求,通过案例解读、法条释义、情景短视频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联合“有邱必应”直播间开设公证服务、法律援助、行政执法监督等司法行政专场直播,实现普法“指尖可达、实时互动”。开展“沉浸式”线下普法。以“法律九进”为载体,结合新春、元宵节等重要节点,组织“赶集式”普法活动,通过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册、举办法治灯谜会等形式,现场解答群众法律疑问;组建律师党员先锋队,深入村(社区)开设“法治乡村普法大讲堂”。建强“阵地化”普法载体。推进创新普法模式,成立法治漫画创作基地,组建创作团队,创作各类精品漫画作品,打造法治宣传一条街、法治道德讲堂、宪法苑、法典苑等法治阵地,行政村覆盖面达到100%。


健全调解机制,守好乡村和谐“稳定防线”

始终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整合调解资源、创新工作模式,构建“多元联动、源头预防”的纠纷化解体系。

织密调解组织网络。在镇(街)、村(社区)及行业性、专业性领域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人员威望高、经验足的优势,以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小马扎调解员的形式,与群众围坐一圈,找到化解矛盾的契机,助力化解基层复杂矛盾。打造特色调解品牌。聚焦婚姻家庭领域纠纷,新建“邱姐姐”“木兰有约”婚调维权阵地,推行“马上调+上门调”工作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就地化解。建立源头预警机制。联合律师事务所、司法所开设“以案释法微讲座”,提升“法律明白人”调解能力与法治素养;联动乡村“法律明白人”与网格员队伍,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介入。


优化服务供给,打通法治惠民“最后一公里”

紧扣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构建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半小时法律服务圈”。落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西大厅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资源,同步建成企业法律服务中心、民生法律服务中心“两翼”平台;在全县布局8个法律援助服务窗口、22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城乡法律服务“一体覆盖、就近可享”。创新“码上办”智慧司法服务。推出“码上援助、码上学法、码上监督”“一码通办”模式,群众扫码即可在线申请法律援助、学习法律知识、反馈服务诉求,推动法律服务“数字化、便捷化”升级。做实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开辟“绿色通道”,对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群众开展“上门援助”服务。(王振勇 郭立福)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彭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