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李慧冉、王思远)近日,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东山村的一间小院里,“笃、笃、笃”的凿木声不绝于耳,民间匠人李阳正在进行榫卯结构木雕。
只见他手持刻刀,在硬木上专注雕琢,木屑簌簌飘落。随后,他将精心雕琢的木构件轻轻嵌入主体,“嗒”的一声,两块木头严丝合缝、浑然一体,全程未用一滴胶水、一枚铁钉。“这不用钉子胶水,全靠木头自己‘咬’住的手艺,如今太难得了!”邻居老赵说。
李阳所传承的纯榫卯技艺,是中华传统木作智慧的活态体现。榫卯结构作为中国古建筑和家具的灵魂,蕴含着“以结构为美”“顺应自然”的哲理,依靠木材自身物理结构连接,环保又稳固耐久。但在现代化工黏合剂和金属紧固件普及的当下,这门纯手工、零添加的传统技艺面临传承危机。
李阳多年来坚守这门技艺,不断精进,其作品不仅是对木材的雕琢,更是对千年智慧的传承。平坊满族乡政府也积极行动,表示将积极为李阳这样的民间匠人创造条件,支持他们把技艺传下去,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喜爱并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