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于丽静、张春香、郭禹彤)传统巡察多以办公室为中心,巡察人员将大量时间耗费在翻阅台账、核对数据上,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被压缩。而且,在这种模式下巡察工作易受书面材料“过滤”影响,难以触及基层真实情况,群众反映强烈的“微腐败”问题往往成为“漏网之鱼”。针对这一痛点,滦平县委巡察机构推行巡察“二八工作法”,即将20%的精力投入“纸面巡”、80%的精力聚焦“现场察”,让巡察人员从“文件阅读器”转变为“民情收集员”,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将20%的精力投入到“纸面巡”中。重点聚焦“五必看”核心内容,即巡察整改情况、党支部手册、“两委”班子及村民代表会议记录、村级财务账、村务公开栏等,通过对关键资料的系统梳理,快速搭建起对被巡察村(社区)的基本认知。与传统“地毯式”查账不同,“五必看”突出问题导向,重点核查整改落实的闭环性、议事决策的规范性、财务支出的合理性,仅用3-5天即可完成前期资料分析,为后续现场巡察精准“导航”。
将80%的精力运用到“现场察”中。巡察人员跳出办公室局限,运用“三会两访”工作细则深入基层一线:通过“恳谈会”倾听群众心声,借助“田埂会”收集田间地头的民生诉求,依托“院落会”汇聚邻里间的真实评价。同时开展“开门迎访”畅通举报渠道,针对不同群体的访谈,让巡察工作既听到“顺耳话”,也收集到“逆耳言”,确保基层诉求不被遗漏。
“二八工作法”增强了巡察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了问题发现率、整改落实率与基层治理能力的同步跃升。在十六届县委第八轮对15个村(社区)的巡察中,10件立行立改事项高效落地,16件“一村一组一实事”精准推进,出行安全隐患排查、饮用水质提升、用电线路改造等民生痛点得到切实解决,让群众直观感受到巡察带来的民生温度。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整治,349名河湖管理员经全面核实后,不符合要求人员及时更换,确保河湖管护责任落地;217个村(社区)围绕村务监督开展自查,8个存在问题的村(社区)整改到位,有效堵塞了基层监督漏洞。同时,为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对村(社区)巡察“6+N”联席会议制度》等8个贯穿巡前通报、现场巡察、巡后整改各环节的制度机制以及《对村(社区)巡察谈话参考清单》实用性谈话清单,为高效开展对村(社区)巡察工作提供规范化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