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不仅老年群体规模扩大,而且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以数字化赋能社区养老服务,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选择,也是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强化基础支撑,夯实数字底座。以数字技术赋能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支撑。没有坚实的数字底座,数字赋能只能停留在理念层面,难以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要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把网络通信、数据平台、智能终端等作为重点建设方向,加强社区层面的网络覆盖与数据互联,形成动态感知的治理体系,及时捕捉人口结构、服务需求和环境变化等信息,为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应急处置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撑,让老年人能够在一个更加智能化的环境中安享生活。
创新智慧服务,提升供给质量。社区是承载养老服务的主要场域,而数字化转型能有效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便利性。要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将医疗健康、生活照料等多元化服务与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和高效对接,使以往受限于物理距离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康复指导等,通过远程方式轻松实现,让老年群体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享受更加便捷、高效和贴心的服务。
拓展参与渠道,激发主体活力。老年人既是服务的对象,也是参与社区服务的主体。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老年人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提供了多样化、便捷化的途径。一方面,要通过建设社区智慧治理平台、数字议事厅等线上渠道,建立健全老年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常态化机制,将老年人关于社区建设、环境改善、养老服务等议题的建言献策纳入常态化、规范化的议事流程。另一方面,要创新多元化表达方式,鼓励引导老年人通过影像记录、线上投票、问卷调研等手段反映社区问题、表达自身诉求、贡献智慧力量,使老年群体的声音和诉求能够以更直观、更生动、更有效的形式进入公共视野。这种参与方式的深刻转变,不仅能增强银发群体的主体意识、归属感和价值认同,也能提升社区服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强化制度保障,构建多方协同服务体系。以数字化赋能社区养老服务,完善的制度是重要保障。政府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政策兜底方面的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出台激励和保障措施,鼓励引导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技术开发、服务供给与运营创新,形成多方协同合力。要注重老年人权益保护,确保老年人能够安心、放心地使用数字服务。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养老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推进适老化改造等,使老年人获得更好服务。
(高川云 作者系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