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在京发布,受到保险消费者广泛关注,被业内誉为“新时代家庭保险配置指南”。
据悉,该项研究由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并由中国保险学会和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有关专家全程给予学术指导。作为本次学术研究牵头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陈凯在发布会上介绍了白皮书重要研究成果,并为中国家庭如何配置保险支招,提出家庭保险科学配置“三步法”,助力广大保险消费者快速上手,实现保险科学精准配置防御生活风险。
先定性,搞懂“家里该优先防御啥风险”。通过对家庭风险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白皮书创新性地对家庭风险进行解构,认为“家庭生命周期”和“财富水平”是家庭风险的一级因子,研究提出动态生命周期下不同财富水平的家庭,其风险特征与保障重点各不相同。白皮书对不同生命周期、不同财富水平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需要解决的优先级进行了归类,并对解决这些风险的保险形态进行了梳理,总结出20类典型家庭风险配置模型,任何一个家庭均可根据此模型快速定位自身的风险及应配置的保险形态。
后测算,评估“家庭花多少钱买保险最划算”。很多消费者在为家庭配置保险时都有一个顾虑,既担心买保险占用过多资金,影响日常开支;又担心配置得太少,出事时“不够用”。针对消费者的痛点,白皮书创新推出“家庭风险防御指数模型”,帮助家庭测算最优保费支出占比。有了这个模型做参考,家庭再也不用“拍脑门”决定花多少钱买保险。
家庭风险防御指数模型,以家庭总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结合跨生命周期预算约束,帮助家庭在消费、储蓄与保险支出间找到最优平衡,避免因盲目投保导致的资源浪费或保障不足。随机动态模拟通过千次迭代生成的多元风险情景与经济变量组合,让家庭提前预判收入波动、投资收益变化等不确定性影响,进而依据模型输出的最优保费配置比例,动态调整保险策略,实现从被动应对风险到主动规划保障的转变。
再确定,算准“需要多少保额才够”。对于一个具体的家庭,合理、妥善地管理家庭风险,既要保费支出科学合理,又要保障额度安全充足,各项风险管理中保额需要配置到多少,可以借助家庭风险保障需求测算逻辑,对家庭风险进行分析和测算,参考推荐的理想保障额度,逐步完善家庭风险保障计划。白皮书中针对家庭死亡、疾病与意外伤残、养老、财富保值增值和财富安全风险的保障缺口如何测算,都给出了清晰的逻辑。
以“身故风险保障缺口测算”为例,要充分衡量家庭中最重要的劳动人口身故后,对其受养人(需要抚养与赡养的人)的影响。一般而言,身故风险保障缺口的定义为“保障需要”减去“可用资产”,保额目标应该以“维持生活水平”所需费用为参考,也就是说当家庭支柱身故后,受养人或余下的家庭成员所获得的经济支持不会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家人维持生活需要的总费用减去身故人的可用资产的差,就是所需要的保额。
为了让保险消费者投保无后顾之忧,长城人寿锚定“心安为家”,用“保心安、享心安、投心安”三重保障,让客户安心。公司围绕客户“认知风险、评估风险、解决风险、长效管理风险”全流程构建服务体系,借助“知客系统”“家庭风险防御指数模型”“长城AI家保”这些工具,帮助客户动态识别当下的家庭风险情况,从而按需定制合理适量的产品和服务综合解决方案。长城人寿秉承“长线长谋,长钱长投,长线长留”投资理念,持续打造长期稳健配置组合,确保客户财富安全、增值可期。(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