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微评丨乐见报刊亭变为“城市会客厅”

国庆中秋假期的南京游人如织。在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69号,一座绿色报刊亭早早开了门。62岁的亭主李淑云刚为一名外地游客耐心指完路。这座不到五平方米的小小报刊亭,犹如一个温暖的“城市会客厅”。据介绍,目前南京全市约有250个报刊亭。这些小小的亭子,已从昔日单纯售卖报刊的“小推车”,升级为多功能便民服务亭。(据《扬子晚报》10月7日报道)

过去,报刊亭曾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符号,发挥着满足群众阅读需求、助力文化传播的功能,承载着许多市民的记忆。如今,报刊亭升级成多功能便民服务亭,不仅是对城市记忆的守护,还盘活了闲置资源,方便了群众生活,实现了便民与惠民的双赢。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报刊亭重新焕发生机,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从售卖报纸杂志到卖水、租借充电宝,从售卖文旅商品到为外地游客指路、讲述当地故事,南京报刊亭的“重生”证明——面对时代变革,传统公共空间通过功能升级、服务拓展,完全可以在城市中有立足之地。

报刊亭变为“城市会客厅”,彰显着管理智慧,更折射出服务意识。期待更多地方能对报刊亭等传统空间多一份包容,通过精细化治理让它们“换个活法”,尽可能保留下那些能唤起人们情感共鸣的街角风景。(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