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天下


纵览评论|爱国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微信图片_20251001064925_2_24.jpg

四季轮换,时光如梭,又是金秋十月,又是一年一度的国庆节。

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们为祖国祝福,为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奋斗的劳动者祝福。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家国”的意蕴更加悠远,“团圆”的内涵更加深邃。

“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的确,对每个个体而言,爱国是最朴素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更是最基本的责任。放眼世界,倡导爱国主义、表达爱国热情,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社会的主流价值。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表达爱国,不需要“捐躯赴国难”“马革裹尸还”那样悲壮,只需在自己岗位上、平凡生活中、日常点滴里做好自己。

不久前,“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名单揭晓,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在读博士生庞众望获评2024年度人物。今年年初,庞众望的一段对话视频受到网友关注。“面对科技封锁、关税问题频现,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报国!”这句“科研报国”掷地有声,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谈阔论,而是付诸行动,付诸每一次科学实验、科研攻关。从农家子弟到在读博士、手握多项专利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再到立志科研报国,庞众望的事迹映照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双向奔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祖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以此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当此时刻,部分国家却态度暧昧,对日本这段侵略历史选择性遗忘,甚至妄图篡改二战史观,误导国际社会。网络上、媒体上,中国网民用自己的行动对错误史观进行批驳,坚定的民间立场与鲜明的国家态度同声相应,真实、客观、理性地表达爱国观点,有理、有力、有节地释放爱国情感,亿万网友的勠力同心、精诚团结展现出拳拳的爱国之心。

谈起爱国,总有人认为过于宏大、抽象。爱国不是谁的特权,也没有人能够垄断爱国的定义权。爱国,可以宏大、抽象,也可以微小、具体。

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群体代表、“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25年来,一批又一批学子告别繁华都市,奔赴西部基层。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雪域高原腹地、渝西大山深处,他们就像红柳和胡杨一般坚韧,在大漠里深深扎根,一年又一年。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国家的每一个地方,无论发达还是偏远,都需要我们去建设、去热爱。爱国不需要大肆宣扬,爱国也可以是默默耕耘;爱国不见得都是惊天地的大事,也可以是坚持做一件浪漫的小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爱教育、爱西部、爱学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定义了属于自己的“爱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87年前,诗人艾青面对武汉失守,在昏暗的小屋内,将对祖国、对同胞深沉的爱与悲伤,对侵略者的仇恨化作诗行,艾青的爱因饱含泪水而显得无比真实和厚重,这或许是现代汉语中最直白最深刻的爱。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鲁迅先生这里,爱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做事”与“发声”,是每个个体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责任与担当。不必喧哗,只需在自己的位置上,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细胞,国家肌体就会因此而强健。

国庆,是回望来路的日子,也是确认身份的时刻。爱国,可以像艾青那样饱含热泪,也可以像鲁迅那样诉诸日常。爱国,可以是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奋不顾身,也可以是拼搏奋斗时的每一滴汗水,不同的人有各自热爱祖国的表达方式和实现路径。做好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跑好自己手中的这一棒,就是对伟大祖国最深沉的热爱。(纵览新闻评论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