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纵横谈丨在双节同庆中感受“流动中国”的活力

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秋国庆假期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有关情况。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共有8天,公众出行将主要以外出旅游、返乡探亲为主,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据人民网9月29日报道)

流动,一个充满动感、蕴含张力的词。人流往来、车流如织,“流动的中国”是我国交通网络韧性的有力证明,是文旅市场活力的清晰折射,更是经济强劲脉搏的直观展现。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联接心与家的距离。据预测,在中秋国庆假期,自驾出行以18.7亿人次的预计规模,占据总出行量的八成左右。这一数据背后,是私家车普及率的显著提升,是公众对自由灵活出行方式的偏好增强,更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结果。日均7000万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穿梭,其中新能源车有可能达到1400万辆,体现绿色出行理念的深入人心,也彰显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物理迁移,更是社会进步、技术革新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生动体现。

人员的流动,也为文旅市场的火热增添了动力。随着交通越来越便捷,人们旅游的意愿愈发强烈。当“一日跨三城”从想象变为常态,滚滚车轮不仅带来门票、住宿消费增长,更串联起一个个鲜活的文旅体验场景。在古城街巷里品一碗地道小吃,看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在乡村市集上挑几件手作文创,跟着村民学跳传统舞蹈;在山水景区里登高赏景,夜晚围坐一起参加中秋赏月活动……这些可感可及的场景,勾勒出消费热度持续攀升、社会活力持续迸发的生动画卷。

流动的不仅是人潮,还有穿梭在城乡间的快递包裹。节日期间,快递可能不像平日那般密集,却承载着更浓的温情——在外游子寄给父母的中秋月饼,通过冷链物流保持新鲜;游客为家人选购的非遗手作,由快递小哥送到家门口;乡村农户的新鲜果蔬,也借着物流网络走进大小餐厅。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揽收快递包裹已超1432亿件。随着节日临近,进入9月份以来,快递揽收量明显上升。9月份日均已经达到5.57亿件,高峰值单日超过6亿件。小包裹里有大温情,这是民生需求的细微体现,也是消费市场活力与物流体系韧性的有力注脚。

双节同庆,畅达的交通、火热的文旅、活跃的经济,共同构成动人的风景线。这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体现。透过双节同庆中“流动的中国”,我们感受到的是无数人对团圆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是时代发展强劲的脉搏。(万代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