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晚,大思政·青年夜校播音课程在石家庄图书馆圆满收官。作为石家庄图书馆、纵览传媒与《杂文月刊》杂志社共同推出的系列公益课程,最后一堂播音课程聚焦破解各类发音难题,打造优秀音质。
图为大思政·青年夜校播音公益课程活动现场。崔国柱摄
在此次课程中,石家庄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人李明,针对听众在朗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例如,针对朗读时音量过度拔高导致“吊嗓子”的状况,李明建议学员加强气息控制,明确音调升降的独立性,同时借助“a”音寻找舒适音区,加深对自身音域的了解。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区分“声音发虚”和“虚声”两种概念,李明从产生原因、音质特征、表达功能以及运用要求四个维度做出对比分析。他认为,解决声音发虚问题需要避免朗读时呼吸过浅,通过建立正确实声感受,强化口腔共鸣练习,在发音时感受上颚前段被气流冲击所产生的“酥麻”感。对此,学员们通过单元音、四字词语和虚声朗读练习,切实体会声音着力点,提升吐字发声准确程度。
图为李明解析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崔国柱摄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在诗歌朗诵环节,现场学员依次举起话筒,聚集气息,配合着舒缓的轻音乐,深情朗诵诗歌《相信未来》。他们以多变的嗓音将悲伤、凄凉、自信、向往等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充分抒发出来。
课程结束后,学员苗伟倩拿到了结业证书,她说:“沉浸在一个小时的课堂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这次课程让我认识到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感到身心愉悦。”
图为听众朗诵现代诗歌。崔国柱摄
同行的刘学英女士一直爱好朗诵,因其嗓音独特而备受亲友称赞。她表示,自己即将去河北文学馆担任志愿者,希望能用自己的声音为参观者带来更好的感受。(孙智伟、王悟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