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景县:合作社引领农业创新,特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记者来到衡水市景县王千寺镇马贾庄村,对景县兴丰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开实地采访,探寻其在农业发展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聚焦在传统的种植业调整与升级、坑塘养鲈鱼方面的特色发展。

产业调整:节水作物与坑塘养殖双轮驱动

据了解,该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4月2日,注册资金606.9万元。当地地下水匮乏的现状促使合作社积极响应号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目前已流转管理土地近40000亩,毅然放弃高耗水的冬小麦,改种高粱等节水作物。

合作社负责人聂红星介绍,高粱具有省工、节水、增收的特点,种植的30000亩高粱,每亩净收益增加300元。这种转变不仅缓解了当地水资源压力,还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走出了一条契合本地实际的新型农业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该合作社还充分利用当地的坑塘资源,开展坑塘养鲈鱼项目。该村的坑塘不仅水体水质良好,还采用低密度养殖,多种有利因素都促成了鲈鱼成功养殖。一般的坑塘养殖,一亩地的效益都能达到两万块左右,为合作社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管理创新:订单与智慧农业双驱动

在生产管理上,该合作社实行订单管理模式,统一种子、肥料、生物防控等生产资料的采购供应,统一管理技术,统一回收销售。这种标准化的管理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节本增效。

同时,该合作社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入智慧农业理念,全程数字化管理。通过农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农田质量的长期跟踪预警,农户可利用手机端APP精准施肥打药,降低农资投入,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农机作业也实现了精准化管理,通过实时监控、北斗卫星定位等技术,保证了作业质量,提高了作业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平台还能实时监测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等农业数据,为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真正实现了“知天而作”的生产模式转变。

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该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进行高粱深加工。已注册完成“九天粱”牌红点糯高粱米,并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和有机食品转换证书,经过两年转换后将获取有机食品证书。

合作社负责人聂红星表示,“九天粱”高粱米精选优质高粱,采用13次不同工艺碾制而成,具有浓郁的梁香味,富含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分。未来,还将推出以高粱米为主的多种杂粮系列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加强销售环节建设,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拓宽销售渠道,促进高粱产业升级。

而在坑塘养鲈鱼项目中,该合作社也在探索进一步的产业延伸。目前坑塘水面种植芹菜、空心菜等蔬菜,形成了“鱼菜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鱼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经循环利用系统微生物分解转化为蔬菜生长所需的养分物质,直接被蔬菜吸收利用,净化后的水再次回到养鱼区,把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生态设计,达到科学协同共生,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构建起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利用”的完整农业生物产业链。

联农带农:助力脱贫与乡村振兴

该合作社建立了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将利益分配向种植户倾斜。在其带动下,王谦寺镇、杜桥镇、后留名府乡等乡镇的24个村3000多个农户发展高粱种植,总面积近40000亩。2022年,本社成员比其他农产品收入高出30%。

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成员开展“一带一”帮扶活动,带动本地及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发展高粱节水作物种植;另一方面,优先流转建档立卡户土地,且流转金每亩高于普通户100元,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坑塘养鲈鱼项目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进一步带动了村民增收。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景县兴丰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正以其创新的发展模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合作社将继续在智慧农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初加工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动农业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带领更多农民走上致富之路。乡村云融媒平台记者 李晓阳 摄影 王朝阳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韩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