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张晓超、毛宇)“把花瓣按照顺序一层层叠起来,再用胶水固定住花托,调整好形状之后扦插到花杆上……”近日,在石家庄市桥西区西里街道西雅社区的“小微工厂”,几位居民围坐在一起,跟着社工老师学习制作手工花。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每天抽空来社区做手工花,社区还帮忙找销路,家门口就能赚点零花钱,挺好的。”居民张红婵笑着说。
图为居民在社区微工厂制作手工花。吴梦莹摄
西里街道西雅社区是个老旧小区,老年人口多,困难人员群体数量不少。社区党委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小区里不少家庭主妇由于没技能、没门路,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些空巢老人则依靠拾废品来补贴家用,导致单元门口废品堆积,常常引发邻里矛盾。
为解决这一问题,助力居民增收,社区党委与社工机构对接联合开办“小微工厂”。社区免费提供场地,社工机构负责引进手工花制作订单,免费提供原材料、基础培训,帮助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顾家、增收两不误。
图为西雅社区小社微工厂吸引许多居民利用空余时间制作手工花增收。吴梦莹摄
运营三个多月以来,“小微工厂”已吸引近200人加入,其中固定接单20余人,制作7类仿真花束,交付1.1万余份成品,居民日均收入50-80元。
如今,在西雅社区的“小微工厂”里,手指翻飞间制作出的不仅是精致的花艺装饰,更是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社区搭台、专业赋能、居民参与”的模式,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破解闲置劳动力增收难题,让民生温度在基层持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