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耐盐碱中药材种质筛选赋能盐碱地综合利用产业升级

在中药材产业升级与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双重需求驱动下,河北省黄骅市以“良种+良法”技术示范为突破口,成功推动盐碱地资源向特色农业生产力转化。近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产业创新团队节水耐盐碱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滕慧颖、道地中药材最适宜区划与生态保护岗马东来教授、采收与加工岗郑开颜教授等专家,深入黄骅市试验示范基地,调研耐盐碱中药材种质筛选、资源圃建设、集雨灌溉及中药植物发酵肥应用等核心环节,为黄骅市盐碱地中药材生态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在河北翎禾农业科技中心盐碱地示范基地,专家团队对前期试种的40余份中药材种质进行系统评估,从田间适应性、抗逆性及农艺性状等维度开展综合研判,最终确定威灵仙、决明子、车前草、半夏、紫苏、南星6个高耐盐碱品种。据介绍,团队后续将启动这些品种的扩大种植试验,持续跟踪品质动态变化,为河北省盐碱地区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在黄骅盐生植物园的补充验证试验中,油用紫苏、芍药两个品种表现亮眼。在pH值7.8~9.0、含盐量低于5‰的轻中度盐碱环境中,二者均保持良好生长态势。团队将进一步比对盐碱地种植与传统产区的品质差异,为盐碱地培育特色经济作物提供数据支撑。

技术创新成为此次突破的核心支撑。团队创新性采用“以种适地”与“以地试种”双轮驱动策略,搭配集雨灌溉技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通过中药植物发酵肥改良土壤结构、降低盐分含量,构建起“生态改良+效益提升”的协同发展模式。目前,该技术体系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方案,不仅为河北省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实践范本,更为全国同类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借鉴。(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产业创新团队节水耐盐碱综合试验推广站、道地中药材最适宜区划与生态保护岗、采收与加工岗供稿)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韩冬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