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经济业态加速发展,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网络主播、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不断壮大。针对该群体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与权益保障诉求,石家庄市长安区司法局坚守“法治为民”初心,于去年在全省率先成立“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站”,并被列为省司法厅2025年司法行政自主改革试点项目。
整合资源全力为“新”
筑牢服务根基
长安区司法局坚持“资源整合、效能最大化”原则,从场地、人才、部门协同三方面发力,为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工作搭建坚实平台。
因地制宜建阵地,打造“15 分钟服务圈”。该局以辖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设立主站点,同步联动全区16个镇(街)法律服务窗口,构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至新业态劳动者和平台企业“家门口”,实现“步行可达、咨询可及”。
因势利导聚人才,建强专业服务队伍。该局通过完善司法救助体系、发挥法律援助资金激励作用,带动区属 16家律师事务所、200余名注册律师,以及基层“法律明白人”、村(社区)法律顾问主动投身法律援助工作,形成“专业律师+基层力量”的人才队伍,为工作站高效运转提供智力支撑。
攥指成拳强协同,构建联动服务格局。该局联合区委社工部、区妇联、工会、民政等部门,以及中山街道、辖区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先后召开3次“法律援助扩面提质民生工程暨‘安心行动’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题座谈会,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劳动者维权、劳动监察、法律援助等职能深度融合,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多方位、立体化服务。
创新举措一线护“新”
提升服务效能
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在哪,服务就到哪”,长安区司法局将工作重心下沉到一线,实现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对接”转变。
目前,长安区登记在册的新业态劳动者已超万人,涵盖外卖员987人,快递员5663人,网约车司机4676人。为精准匹配这一群体的法律需求,该局建立法律援助中心与新就业群体代表的常态化对接机制,结合线下咨询摊点、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渠道,每周收集梳理薪资待遇、劳动保障、侵权纠纷等诉求,变“大水漫灌”式服务为“精准滴灌”,力争服务直击痛点。
该局坚持“服务+普法”双轨并行,线上通过电话、微信群实时解答法律咨询,打破时空限制;线下实行“律师驻点值班制”,每月安排专业律师在站点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文书代写等服务。同时,紧扣“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节点,举办法律讲座等活动,联动媒体多平台宣传法援成效,相关经验做法在9家主流媒体刊发,持续营造良好氛围。该局还联合律所与网约车公司推出“安心行动”微课堂,以“云端+实地”模式,讲解交通事故处理、权益保护等知识,每月开展网约车司机岗前法治培训,提升群体法治意识。
为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该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协调多部门组建调解专班,遵循“调为主、情为先、实为据、法为绳”原则,用柔性方式化解新就业群体与平台企业、客户之间的矛盾纠纷。对调解不成的案件,由驻点律师无缝衔接提供诉讼指导与代理服务,实现“调解—诉讼”闭环。截至目前,该局已为1000余名新就业群体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受理法援案件30件,协调处理纠纷10件,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守护权益精准助“新”
化解“急难愁盼”
针对新就业群体维权中“鉴定难、流程繁、风险多”等问题,长安区司法局推出三项硬核举措,切实为群体纾困解难。
针对司法鉴定机构少、鉴定周期长、成本高,新业态劳动者“不敢鉴定、无力鉴定”的困境,新就业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站根据劳动者与企业的法律关系分类指引,创新构建“案件调解+鉴定支持+法律援助+普法宣传”四位一体无缝衔接机制。工作站人员受理案件时优先通过说服、疏导等柔性方式促成和解。对调解不成的案件,由援助律师提供诉讼服务,并联合河北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河北盛唐司法鉴定中心,为符合条件的受援人减免司法鉴定费用,推动服务常态化、长效化。
为畅通“维权路”,打造“零障碍”服务通道,该局安排法律援助机构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启动法律援助简易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提高服务效率;针对讨薪、工伤赔偿、人身损害等纠纷,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通过精简材料、减少环节、压缩时间,实现新就业群体“申请零次跑、服务零等待、答疑零距离”。
立足做好“预防功”,该局积极开展“法治体检”护发展,联合多方力量组建“法律服务团”,组织人员定期走进风险易发、矛盾多发的新业态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公益活动,深入了解劳动者务工状况与权益保障情况,发放普法资料、解答咨询、就地调解现存劳资纠纷;协助企业和劳动者审核劳动合同、协议等文件,分析经营与用工风险,针对性开出“法治处方”,既守护劳动者权益,也助力新业态行业健康发展。
长安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紧扣新就业群体“用工灵活、流动性强、权益易损”的特点,以“应援尽援、精准高效”为导向,全力构建“覆盖更广、响应更快、保障更稳”的法律援助体系。今后,该局还将进一步深化站点布局、延伸服务触角,精准对接群体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推出更多暖“新”务实举措,努力当好外卖员、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贴身法律顾问”,切实为新就业群体撑起坚实的“法治保护伞”。(马晓静 张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