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后,队员们合影留念。
图为河北检察援疆工作队队员正在讨论案情。
河北法治报记者 柳红领
秋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胡杨林渐染金黄、枫叶翩翩满枝红,一幅西域秋景图正徐徐展开。
在梨香馥郁的库尔勒市,在层林尽染的轮台县,在秋高气爽的和静县……从燕赵大地来到天山脚下的河北检察人,用心用情书写着援疆答卷。
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近年来,省检察院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把对口援疆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今年5月,河北检察援疆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22名援疆干部,开启了为期半年的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检察机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第二师检察机关的援疆征程。他们肩负组织重托,饱含家国情怀,用真情激扬青春,用实干践行使命,用奉献展现担当,奋力在巴州大地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淬炼初心:
党建引领把稳援疆之舵
“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为疆留什么?”这是每位援疆干部内心反复叩问的问题,也是必须要回答好的初心答卷。
党建引领,凝聚力量。工作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血液,把法治信仰种进心田,以实际行动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5月26日,省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三级高级检察官、工作队领队宋怀银带领队员,与河北法院援疆工作队联合开展“冀疆同心担使命 法检携手践初心”主题党日活动。他们走进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沉浸于新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巴州大地独特的文化魅力,进一步激发支援边疆法治建设、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热情和干劲。
7月11日,工作队随巴州人民检察院,前往承载着共和国厚重记忆的中国核试验基地指挥中心旧址之一——马兰红山军博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回顾共和国核武器研制的峥嵘岁月,体悟“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每一位队员内心深受震撼,理想信念再次淬火升华。
此外,队员们还先后走进尉犁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塔里木油田历史展览馆、漠南之南教育基地等地,重温中华民族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聆听军垦战士屯垦戍边、战风沙、斗严寒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让我真正读懂了什么是边疆精神”“再艰苦也不降办案标准,我们一定要干出样子来!”“我将循着前辈足迹,脚踏实地为巴州发展贡献检察力量”……一次次参观见学,让队员们对“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三级高级检察官、工作队副领队杨燕代表全体表态,将在工作中敢于挑大梁,敢啃硬骨头,做到有志而来,有为而归。
实干担当:
依法治疆书写检察情怀
新疆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变,有严寒之地,也有酷热之处;有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干燥多沙的荒漠……这些,都阻挡不住队员们的办案步伐。
5月的巴州气候干燥,大风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检察院的窗棂刮得嗡嗡作响。初到的杨燕,对此早已做好心理准备。
当接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召唤时,杨燕没有任何迟疑,“援疆不是简单的岗位变化,而是要把自己真正融入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群众。”
这句话,是所有队员们的行动准则。
如何将河北的先进工作理念与巴州的社情、民情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检察办案质效,成为摆在工作队面前的首要课题。
面对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案件类型复杂的现实特点,队员们认真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地方风俗,深入了解群众司法需求,努力在每一起案件中传递法治温度。
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的耿培强迅速完成角色转变。入职焉耆垦区人民检察院后,耿培强围绕群众关心的饮水安全问题,和同事开展饮水机水质专项监督工作。他们深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对公共饮水机的滤芯更换记录、水质检测报告逐一核查,现场采集水样送检,详细记录设备维护情况,推动相关单位规范管理,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此外,耿培强还参与办理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公益诉讼案件。经过检察机关依法履职,渠道裂缝塌陷、蓄水池过滤网和围栏破损、淤泥堆积等问题均得到妥善解决,公益诉讼检察在保障农业生产、守护生态环境中发挥了实效。
“新疆那么远,为什么还要来?”献县人民检察院的张强维给出答案:因为祖国需要,因为边疆情深,因为法治使命。
在轮台县人民检察院,张强维将沧州市检察机关建立“京杭大运河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协作机制”的宝贵经验应用在实践工作中。借鉴该机制的经验,塔里木河流域违建泵站被拆除,退垦的农田正被植被覆盖,为塔里木河畔筑起一道坚固的综合治理堤坝。
同时,在一起草场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中,张强维审查时发现,这份经营权转让合同不仅形式要求不合法、备案手续不健全,甚至连租金的收条都没有写明付款人的具体姓名。
张强维深知,群众身边的“小案”连着民生民心,关乎土地、草场、家事邻里,往往涉及深厚的民族习惯与传统习俗。处理这类案件,不能简单套用法条,而是要倾听群众心声,理解文化背景,做到情理法相融。
之后,张强维站在当事双方的角度,耐心地边讲法理和情理,边组织双方协商,最终成功调解该案,实现双方“共赢”。
“能为法治新疆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我感到无上光荣。”张强维语气坚定。
这样的为民办实事的检察履职故事在巴州不断上演——
唐山市丰润区人民检察院李新志,在参与乌鲁克垦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案件的审查和办理中,针对两地办案理念方面的差异,深入了解情况,弄清背后原因,商讨有效对策,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来自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的霍继朝、刘晓虎,将案例培育的“河北经验”本地化,帮助博湖县人民检察院总结推出典型案例培育“七步工作法”,为当地办案质效提升注入新思路。
案件办理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基石,法治宣传则是播种法治信仰的路径。
来自涿州市人民检察院的李超,在尉犁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开放日活动中,走进古勒巴格乡,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主题,引导家长树立“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
来自石家庄市鹿泉区人民检察院的韩昀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第二师检察分院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的反诈宣传中,深入居民家中讲解常见骗局,手把手教老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让法律从纸面走进生活,守护百姓财产安全。
情洒天山:
民族团结绽放幸福之花
在工作中,他们是维护正义的检察官;在生活中,他们是促进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援疆以来,工作队积极参加各类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与各族群众同歌共舞、同桌共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宋怀银、杨燕参加巴州检察院与下和什力克村“粽香传情,丝路同庆——双节共融一家亲”联谊活动,与结亲户共度端午和古尔邦节,一起包粽子、跳麦西来甫舞、吃羊肉抓饭,在欢声笑语中凝聚民族深情。
邢台市人民检察院的邢乐乐、平乡县人民检察院的焦英龙参与若羌县人民检察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与包联村共庆端午,歌舞相伴、走亲入户,感受各民族亲如一家、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
邯郸市人民检察院的白梅在和静县人民检察院的联谊活动中,与各族同事一起跳舞、喝奶茶、吃馕饼,聆听土尔扈特东归的英雄历史,深刻体会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国情怀。
在日常相处中,队员与本地干警结下深厚友谊。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刘晓虎与博湖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吾甫尔,干警买尔旦、苏克巴特、小古丽等亲如一家;武邑县人民检察院郭文进周末受邀到且末县同事家中做客,围坐吃馕品瓜,谈天说地,在异乡感受家庭温暖。
最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祁顺宝的“融入记”。初到焉耆县人民检察院,他面对“阿依努尔”“毛力亚尔”“齐曼古丽”等名字时常“卡壳”,但同事们总是耐心纠正发音,带他熟悉风土人情,在他忙碌时悄悄递来一块馕、一碟烤包子。如今,他不仅能流畅喊出每一个同事的名字,还学会了不少当地日常问候语,办公室时常洋溢欢声笑语。
援疆,是一次奉献,更是一场收获。队员们在天山脚下挥洒汗水,也在边疆大地收获成长。
冀疆心连,情满天山。未来,他们继续用信念点燃法治明灯,用专业守护人民安宁,用真情促进民族团结,以检察实绩书写最美初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