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曲周县岳庄村甜叶菊育苗大棚,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方世璟(左)和岳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卜新月一起查看苗情。河北日报记者孙青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刘荣荣、孙青)因为一个新身份,方世璟在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这天,有了一种归属感。
方世璟是中国农业大学岳庄科技小院硕士研究生,今年4月被聘为曲周县岳庄村村委会主任助理。9月23日一早,她冒雨来到甜叶菊育苗大棚,嫩绿的幼苗已有20厘米高。“这些苗子,是最好的丰收节礼物。”她说。
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寄语青年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牢记殷切嘱托,去年,曲周县与中国农业大学长达16年的县校合作翻开新篇。县委和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联合成立科技小院临时党委,创新推出科技小院师生挂职机制。截至目前,已分批聘请56名师生到县直部门或乡镇村庄担任科技助理。
“方世璟每月都参加村里的主题党日活动,和村民一起讨论种植管护技术。依托甜叶菊种植,今年村集体能增收2.4万元。”岳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卜新月说。
9月23日,曲周县前衙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佘宗港(中)与非洲留学生讨论“葡萄小镇”规划设计细节。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佘宗港上任前衙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时,村子正面临发展难题。作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近两年,村里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减少。
下一步怎么办?深入调研后,佘宗港提出打造“葡萄小镇”的构想,对280户院落评估利用价值,并规划出4条不同主题的休闲旅游路线。
如今的前衙村,白墙灰瓦与绿树繁花相映成趣,游园广场也建了起来。村里人说:“村子变样了,有人气了!”
在曲周,科技小院师生不只是“技术员”,更是行走在田野乡村的“规划师”。
“在乡镇挂职后,我更关注如何壮大产业,让农民受益。”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老师叶松林说。他在王庄村开展增产、节水、减排科技攻关,每亩地节本增收795元,今年全县试验田已扩大到万亩。
南里岳镇建设标准化蛋鸡养殖场,刘庄村主攻优质面粉精深加工……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曲周县谋划了10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项目。随着各乡镇与科技小院加深合作,这些项目正加速落地。
曲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姚晓伟介绍,科技小院师生挂职后,带来了新知识、新视野,他们像磁石一样吸引带动农村青年成长成才。目前,该县已有132名经科技小院培养的优秀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
“挂职机制实现了‘育人’与‘服务’双向赋能。”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副站长张宏彦认为,学生在一线锤炼本领、厚植情怀,地方则借助高校智力和科技资源破解发展难题,这是一种可复制、可持续的农村人才培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