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沧州:以系统思维推进政法工作持续突破

沧州市委政法委立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职责使命,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思维和工作方法,全盘考虑整体与部分、当前与长远、现象与本质、具体与普遍,坚持整体推进、前瞻思考、把握趋势、规范举措、一抓到底,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履职尽责,推进政法工作持续突破。2021年以来,沧州市先后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沧州市委政法委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在沧州市的实施,紧扣“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目标任务,立足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督办落实工作职能,坚决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聚焦“兴优良作风、建优美环境、强优质效能、做优秀干部、创优异业绩”的“五优”目标,创新“网络夜校·书记荐读”“互动讲坛”“红黑榜”档案等工作,制定完善日常管理百余项制度机制,构建忠诚担当、实干争先的机关文化,激发正能量,凝聚向心力。创新29项特色工作思路和机制,扎实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系列专项工作,打造各负其责、环环相扣、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沧州市委政法委通过年初制定“任务+目标”清单、逐月细化分解拿出具体举措、年终上交“成绩单”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谋划工作有目标、有任务、有载体、有措施,切实做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理念,以基层社会治理“双微”工作为基础,推动“线下”排查隐患、“线上”融汇数据齐发力,汇聚群防群治排查以及法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10类11万余条数据,设置“4A”定级、“十无”指标等标签模型,自动比对碰撞,预警预测潜在风险点。紧盯影响群众安全宜居宜业苗头隐患,融合大运河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运河话平安”“每一平安米”“法治微课堂”等宣传品牌,通过创新“早安·沧州”微宣传形式,用每日早安问候“事事平安”。

工作中,沧州市委政法委坚持精准识变、主动应变,从“时”“势”“事”三个维度全面发力。针对务工返乡、春种秋收、供暖采暖等不同时段风险演变特征,聚焦安全稳定工作各环节、各领域,打造“日扫描、周研判、月提示、季调度”全时段风险防范模式,推动沧州全域“四季平安”。针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文化特色等不同地域特征,突出因地制宜、实效优先,打造“一县一品”“法治在县”,推出新华区“民意快递”、任丘市“法治护航雄安新区 打造雄沧安全港湾”等品牌,辐射带动各项工作纵深推进。聚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态势,构建“统、防、打、矫”立体化工作格局,紧盯问题高发多发关键时段,部署开展暑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集中治理行动,紧盯“开学”法治宣传“黄金节点”,举办“开学季·法同行”系列宣讲活动,实现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时段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沧州市委政法委全面落实“法治+”工作理念,以“法(法治)”找“法(方法)”,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路线图”,结合沧州市工作实际,以“融合联建”工作思路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运行,引导群众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开展“执法司法质效提升年”专项行动,明确5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创新执法监督、法律监督、司法监督“三督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围绕“规范、保护、惩治、服务”四个关键点,出台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十六条措施,全力营造重商尊商爱商护商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沧州市委政法委通过管好“人”、督促“行”,做到抓在经常、久久为功。沧州市委政法委每周五开展机关“互动讲坛”,推出“科长讲工作”“业务大比拼”“精品工作大分享”等十余个学习版块,机关全体干部“轮流坐庄”“开讲分享”,营造机关“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提升工作能力,激发干事创业内在动力。将“深钻细研”“博采活用”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支撑,开展政法干部下沉一线“摸实情、解难题、筑平安、促发展”活动,分专题、分领域调查研究,为上级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推动工作提供有力指导。清单化、层级化、台账化管理各项业务工作,形成“周有飘红、月有跟进、季有研判”工作体系,“完成”和“未完成”状态一目了然,“亮点”“难点”“堵点”清晰可见,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条理性,做到有的放矢、精准落实。(于海宁 寇春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