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燕赵新农民 绘就新“丰” 景丨全程数字化 红薯加工忙

9月22日,柏乡县慧谷春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员工正在加工冰薯。河北日报记者王永晨摄

9月22日,秋雨过后天气转凉,柏乡县慧谷春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谷春禾”)仓储基地却是热火朝天。仓库外,十几辆满载红薯的货车排队等候,几辆叉车穿梭不停地卸货,一筐筐红薯在临时仓储区堆成了山。

慧谷春禾是一家专注于红薯种苗繁育推广和鲜薯储藏加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的“柏乡红薯”“52度良作柏乡蜜薯”去年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我们在太行山前地带发展了4000多亩订单种植基地。”慧谷春禾董事长李亚坤说,目前已经收购400多万斤红薯,预计下个月达到1500万斤。

红薯种植和储藏量这么大,怎样才能保障品质?“我们在红薯育苗、种植、储藏、加工等全流程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李亚坤说。

李亚坤打开手机中的仓储智能管理系统,各个冷藏库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和环境温度等一目了然。“各种数据由人工智能监控,干了就自动启动喷雾装置加湿,二氧化碳浓度高了就自动换气,红薯放进去几乎就不用人管了。”李亚坤说。

记者注意到,多数冷库的温度在12℃至15℃之间,但有3个冷库温度从31.3℃到32.7℃不等,远高于环境温度。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记者的疑惑,李亚坤笑了。“这正是我们的储藏诀窍。”他边说边打开一个温度显示为31.3℃冷库的门,热气扑面而来。走进冷库,他从筐中拿出一个表皮有破损的红薯说:“红薯出土时难免有磕碰,高温干燥的环境有利于这些伤口的愈合。我们把新入库的红薯先置于高温环境下,过两天再把冷库温度调低到12℃至15℃,这样红薯就能保鲜储存一年,满足全年的红薯加工需求。”

选果、清洗、蒸煮、速冻、包装……在慧谷春禾加工车间,全新的冰薯加工生产线正全速运转。

“这款冰薯在第九届河北省旅发大会邢台主会场亮相后好评如潮,我们现在有干不完的订单。”李亚坤说,柏乡县正全力推进万亩红薯种植基地建设,慧谷春禾准备着手扩大种苗繁育、仓储和加工基地规模,争取明年带动更多农户增收。(河北日报记者 王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