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燕赵新农民 绘就新“丰” 景丨AI当管家 能懂“番茄语”

9月20日,衡水市冀州区科芯(衡水)生态智慧农场日光温室内,农场负责人温博(左)和同事边巡查边在平板电脑上调试设备运行参数。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9月20日,在占地500亩的衡水市冀州区科芯(衡水)生态智慧农场,一座座日光温室内,刚完成定植的番茄苗舒展着嫩绿的枝叶,长势喜人。

农场有16座日光温室,栽有6万余株番茄苗,按照传统种植模式,没几十个人肯定忙不过来,而记者在农场里转了一圈,没见到几个工作人员。“在咱们这儿,啥时候该浇水,啥时候该施肥,全都由‘AI管家’来负责!”科芯农场生产负责人温博一脸轻松。

农场的“AI管家”,其实是农场自主研发的AIPA(智慧决策型精准农业)系统。温博领着记者走进温室,指着棚顶、墙角那些不起眼的小设备介绍,这些环境传感器就像人的眼睛和耳朵,番茄从定植到结果,每天棚室里的环境变化和番茄的生长参数,都能一点不差记录下来。

坐在办公室,温博打开电脑上的AIPA系统,屏幕上显示着每座温室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通过物联网和地面铺设的管道与AIPA系统连接,系统自动判断温室内环境变化和番茄苗长势,完成补光、通风、换气等工作,根本不用人搭手。”温博笑着说。

以前浇水施肥全凭经验,现在有了“AI管家”,啥时候浇水施肥,一目了然。番茄苗喊“渴”了,传感器马上给“AI管家”报信,水就均匀地滴灌进土壤里。番茄苗“饿”了,“AI管家”会根据生长情况,配出不同的“营养餐”。

有了“AI管家”的科学呵护,这里的番茄苗长得壮实。“不光结果能提前10到15天,番茄的甜度还高。”看着一株株番茄苗,温博自豪地说,他们种出来的草莓番茄口感尤其好,根本不愁卖。

“AI管家”还让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在番茄整个生长周期中,只有整枝、打杈、采摘需要人工操作。”温博说,过去2个人管理1个日光温室忙得停不下来,现在3个人管16个棚轻轻松松。

最近,科芯农场再次对“AI管家”进行了优化升级,不光能摸清番茄的“心思”,还能通过AI大数据算出能结多少果、可以赚多少钱。“下一步我们打算把‘AI管家’的数据分享给周边农户,让大伙儿都能靠着科技种植富起来。”站在温室里,温博眼里满是期待。(河北日报记者 焦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