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骏马跃入特克斯河,踏浪疾驰,它们昂首迎风,马蹄起落间击打出连绵白浪。飞扬的水花如珍珠迸溅、似碎银飞舞,与骏马矫健的身姿交相辉映,共同演绎出一种独特的磅礴之美……
9月20日,新疆伊犁昭苏县湿地公园内,成群骏马跃入特克斯河,“天马浴河”精彩上演。
9月20日,新疆伊犁昭苏县湿地公园内,“天马浴河”的壮阔场面再度上演。这一视觉奇观以其原始的野性与美感,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在场观众,也成为昭苏天马文化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历史上的昭苏,曾是乌孙国故里。这里山川壮美、水草丰茂,是良马繁育的宝地。史书记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返回长安时,乌孙王特献乌孙良马作为贡礼。汉武帝见后欣喜不已,即兴赋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自此,“天马”闻名天下。
承续千年育马传统,昭苏县将当地马与多个优良马种杂交,选育出中国三大名马之一的伊犁马。伊犁马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富有持久力和速力,堪称“天马”中的骏马,昭苏县由此享有“中国天马故乡”美誉。
目前,昭苏县马匹存栏量12万余匹,在全国名列前茅。
“我们不仅追求数量,更注重马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昭苏县马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樊振声介绍,坚持立马为业,昭苏县持续推进“一产强基础、二产寻突破、三产生活力”,推动马产业从传统畜牧养殖向育马、产品加工、赛马、文化旅游等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让农牧民实现“马”上致富。
聚焦一产,昭苏县全面实施全域马良种工程,通过加快马匹品种改良工作步伐、提升育种质量和效率,让伊犁马的“基因优势”持续释放,为全产业链繁荣筑牢根基。
在加工端,围绕“乳、肉、脂、尿、血”五大方向,昭苏县深度开发马产品产业链。除马奶、马肠、马油等传统产品外,当地目前正积极争取一个预计年产值上亿元的马血清项目落地。樊振声介绍,若项目成功实施,一匹马每年可为牧民带来超过一万元的额外收益。
9月20日,游客在新疆伊犁昭苏县天马旅游文化园体验骑马项目。
作为“中国天马之乡”“中国油菜之乡”“中国褐牛之乡”“中国彩虹之都”“天山雪都”“雾凇之城”,昭苏充分发挥“三乡两都一城”的资源优势,将自然景观、人文传统与马产业紧密融合,持续拓展文旅新业态、打造体验新场景,并常态化举办速度赛马、耐力赛马等品牌赛事,持续吸引八方游客。去年全县接待游客760.14万人次,马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4.23亿元,实现了“以马兴旅、以旅强马”的良性循环。
策马扬鞭,“马背经济”驮起昭苏千年文化,也驮稳了今天的“马”上致富路。
采写/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许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