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以下简称二二四团)红枣标准化精品示范园内,大枣渐染红妆,果肉饱满,挂满枝头。游客品尝着刚摘下来的鲜枣,皮薄肉厚、脆甜多汁。
二二四团二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过玉朝介绍,这是从河北赞皇县引种来的赞皇枣,不打农药不上化肥,大家放心吃!

图为二二四团红枣标准化精品示范园的赞皇鲜枣。 侯艳宁/摄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品尝到来自家乡的鲜枣品种,别有一番滋味。赞皇枣为何能在这片沙漠中茁壮成长?它有什么独特之处?记者决定一探究竟。
眼前一眼望不到边的枣林,20多年前还是一片沙海。2004年,枣花首次在二二四团新开垦的土地上绽放,赞皇枣从太行山跨越3000多公里,在沙质土壤中落地生根,充足的光照、纯净的冰川雪水灌溉,使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图为张彦敏在给枣园除草。
打理这片枣园的叫张彦敏,是赞皇人,曾在上海外企上班近十年,后来自己创业。创业之初,她经过多方联系,家乡的大枣进了上海的超市和菜市场。2010年秋天,赶上老家雨季长,大枣产量不稳定,难以满足上海市场的需求。正发愁之际,在新疆帮人管理枣园的父亲,发来一批在新疆培育的赞皇枣,沙漠地区的赞皇枣个大果甜,在当地供不应求。
怎样才能保质保量地让上海消费者吃上大枣?2011年,张彦敏和丈夫来到二二四团考察学习。之后,他们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扎根新疆,种植当时市场上流行的骏枣。2016年,二二四团协助她成立了耕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500亩土地上规模化、有机化种植赞皇枣。
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摸索,她总结出一套适合沙漠地区的有机种植方法:用发酵的鱼蛋白和红枣酵素替代化肥,实行立体化病虫害防治,通过滴灌系统实现精准用水。

图为张彦敏在枣园工作。
这份坚持终于换来了回报。她种的赞皇枣吊干后亩产300公斤,总产量达150吨,其中八成在上市前已被预订。最优质的特级“枣王”可卖到每公斤200多元,二级枣也能达到每公斤70元。
张彦敏的坚持逐渐影响了周围的枣农。越来越多的老乡向她请教有机种植技术,她计划带领大家共同发展有机种植,探索林下经济,实现枣树与其他作物的间作。
最令她感动的是与当地老乡结下的深厚友谊,“去老乡家里做客,他们总是热情地说‘远方的客人来了’,恨不得把家里好吃的都拿出来。”
今年张彦敏的枣园开始了机械化生产的转型,并与石河子大学合作推进“智慧枣园”项目,迈向更加现代化的林果业生产。
当被问及赞皇枣的独特之处,张彦敏的回答简单而深刻:“能吃出我们小时候记忆中的枣香味。”她开拓市场的方式也同样纯粹——让顾客亲自品尝。而大家的反馈无一例外,这就是记忆中枣的味道。(纵览新闻记者 侯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