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冀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奋起抗敌,同仇敌忾,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和冀南区党委领导下,创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艰苦卓绝的冀南抗战取得胜利绝非凭空而来,而是有着深厚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冀南地区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建立党组织。1930年中共直南特委成立后,领导各地工人、农民、教员等开展了工人增资、教员增薪、反对苛捐杂税等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多次组织武装斗争,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冀南的大陆泽地区自古以来水患严重,生存条件极为不利。无数先民艰苦奋斗,患难与共,形成了崇文尚武、侠肝义胆的优秀品格。由李国强撰写的《浴血冀南:冀南农民游击战争纪实》(中国言实出版社2025年4月出版)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冀南群众进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武装斗争——冀南暴动。
1935年,中共中央北方局、河北省委和直南特委决定领导冀南农民进行武装暴动。第一次武装暴动因准备不足而“流产”。当年8月,在滏西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平汉线游击队。1936年1月,游击队改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讨蒋救国军第一军第一师,刘子厚任师长。队伍公开打出“抗日讨蒋”的旗帜,震惊华北。在大批国民党军队反扑下,队伍遭到镇压和迫害,革命转入低潮。冀南暴动为后来建立冀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锻造了一批杰出人才,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我的故乡是邢台市隆尧县南汪店村,小时候村里的长辈经常讲刘子厚带领游击队战斗的故事。我的父亲曾担任红军游击队队长,当时村子里青壮年大多参加了游击队,开展各种形式的武装斗争。书中记录的南汪店战斗也是滏西游击队由弱到强的一次经典战斗,当时天津《益世报》进行了详细报道,刘子厚领导的红军游击队由此一举扬名。
很早以前,我就对冀南武装暴动耳熟能详,对参加斗争流血牺牲的英雄无限崇敬,对曾经发生过惊天动地革命壮举的一方故土无比热爱。当我拿到《浴血冀南》初稿后,感觉沉甸甸的,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口气读完,被刘子厚、张子政、霍子瑞、刘振河、刘振邦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深深感染。在大陆泽地区,这些人可谓家喻户晓、影响深远。书中提到的自然环境、风土民情真实可信,读起来格外亲切自然,仿佛让我走进了大陆泽,又回到小时候熟悉的街巷、村庄和田野。
作者李国强是土生土长的大陆泽人,他听着冀南暴动的故事长大,无限崇敬革命英雄,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人民英雄树碑立传,以资政、育人、存史。他十年如一日,利用业余时间走访革命先辈后人,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废寝忘食,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其思想艺术所拓展的格局,有很强的带入感,让人感同身受,不知不觉间将历史铭记于心。
这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历史教科书。该书除了历史真实性外,还具有很强的文学艺术性。作者具有相当的语言功力,书中的英雄人物只需寥寥数语简笔勾勒就生动传神;对圣水河、娘娘庙、南泊等景物描写寓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这一切得益于作者掌握了大量真实细节,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作品运用大量当地特色群众语言,朴素简练,朗朗上口,适合大众欣赏口味。相信这部作品能很快传播开来,并流传下去。(尧山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