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何以增长逾四成?
保定高新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探访
9月12日,在天峋航空科技(保定)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作人员在对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进行总装联调。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徐华摄
年产100套(台)星载路由设备的星载路由制造中心项目落地,十方医疗“场景牵引、数据驱动”的医疗供应链一体化云平台启用,科力远年产2吉瓦时储能集成系统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在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的强力拉动下,今年前7个月,保定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2.85亿元,同比增长8.1%;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40.8%。
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何会比去年同期实现如此大的增长?笔者赴保定高新区进行了探访。
·构建产业生态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引领
9月12日,在天峋航空科技(保定)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作人员在对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进行总装联调,确保产品出厂前性能达标。
“这是我们针对复杂场景作业需求研发的拳头产品。它可在楼顶、山地等狭小空间垂直起降,续航能力突出,可执行远距离、大范围任务,能在大风、沙尘等恶劣天气下稳定飞行。”该公司副总经理杨顺捷说,今年7月,该产品一上市就深受青睐,目前已接到50多个订单。
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据保定高新区改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峋航空科技(保定)有限公司是从北京引进的企业,其落地后建成的飞行器生产线、测试产线等,填补了该区在无人机整机制造领域的产业空白。
更重要的是,它与区内维赛新材料、玄云涡喷、通飞航空等企业形成有效联动,共同构建“材料供应—关键零部件生产—无人机整机制造—低空服务”完整产业链条,有效提升该区无人机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今年,保定高新区确定第三代半导体、生命健康、低空经济三大主攻方向,推动新兴产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低空经济产业“智造高地”破题起势。保定高新区以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为突破口,鼓励企业研发适合不同场景的无人机及相关设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和引进无人机整机制造、零部件生产、飞行服务等企业,完善低空经济产业链,打造产业发展集群。
同时,积极布局商业航天新赛道,成功引进卫星通信载荷企业星移联信,实现该区在商业航天产业领域“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目前,该区已集聚近百家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拥有2个国家级、2个省级创新平台以及2个市级产业联盟,构建起“低空+商业航天”协同发展的空天信息产业新格局。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加速产业链布局。该区以材料端优势为基底,推动半导体产业从材料生产向高端制造、核心装备、技术服务等全链条延伸,大力引进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合作。目前,该区已吸引7家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入驻。
生命医疗健康产业多元化拓展。保定高新区依托国际医疗基地资源,重点打造生物医药、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四大板块,推动医产学研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区域医疗高地。目前,华润三九口服液北方生产基地项目落地,预计年产值15亿元;美康盛世IVD试剂生产基地项目年内投产,将形成辐射全华北地区的服务能力;泾渭光检“微生物检测富集前处理试剂”项目突破国内技术瓶颈,推动高效低价产品落地。
保定高新区聚焦未来能源,全面布局先进储能产业。该区联合顶尖科研团队、行业领军企业和权威机构组织,聚焦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构筑产学研用生态群,全力推进未来储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前,该区已成立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构建“112N”产业体系(一个研究院、一条中试线、两个生产基地、N个独立储能电站),先进储能产业集群正在加速集聚。科力远年产2吉瓦时储能集成系统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今年产值将达15亿元。
目前,保定高新区已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活力迸发、发展环境优越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加速崛起为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与核心增长极。
·创新驱动机制 从平台搭建到生态培育
9月12日,在中创燕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超净车间,新型图形衬底生产线在全速运转。
“我们自主研发的这款新型图形衬底,不仅让产品发光效率提高10%,还有效降低外延厂商光刻成本。”该公司办公室主任王琳说,这款产品已广泛应用于LED电器显示和户外照明领域,月产能达6万片,年产值6000万元。目前,他们正在加快推进二期扩建项目,建成后月产能可达12万片,年产值有望突破1.2亿元。
在王琳看来,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保定高新区管委会的专项项目资金支持。在这些资金助力下,他们购置了功率器件外延研发、制备用的先进仪器设备,并成功开展多项封装模组与外延技术创新,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中创燕园的发展是保定高新区系统性培育创新主体的一个缩影。按照“梯度化培育、差异化帮扶”发展思路,保定高新区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努力培育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并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阶段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为企业成长搭建阶梯。
在此基础上,深入实施“雏鹰企业培育计划”,进一步推动园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发展。针对申报项目获得保定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及以上级别奖励、申请人已获得与申报项目相关知识产权等情况,该区将给予重点支持,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向创新型、高成长型企业升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储备优质力量。
积极搭建高端创新平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集聚发展载体。重点推进牙科一条街以及动漫产业园、数字信创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商产业园、氢能产业园、新型储能园6个特色园区建设;与河北农大共建生物制造现代国际产业学院,打造生物制造协同创新平台。目前,保定电谷数字能源与电力装备实验室启用;先进储能产业园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保定)揭牌运营,为未来能源、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支撑。
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打出产、学、研、用协同推进组合拳,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成果落地难题。围绕“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双主体治理模式、政策支持体系及场景应用落地进行创新,建立健全科技大市场“双主体”机制创新;与河北农大、北京邮电大学、河北软件签署合作协议,建设生物制造现代国际产业学院、北邮保定信息产业研究院等,实现联合创新转化。今年上半年,该区完成技术合同登记49项,成交额16.68亿元,其中吸纳京津合同成交额982.28万元。
近日,在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晶体生长车间内,工作人员在检查晶体生长设备运行情况。侯虓摄
·优化营商环境 从政策供给到生态赋能
“仅用半天时间,我们就办好了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来这里发展真是选对了!”近日,在保定蓝太众成无人机培训学校有限公司,该公司执行董事长余冬对保定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的贴心服务赞不绝口。
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无人机技能培训的企业,从四川成都引入。为帮助企业快速落地,保定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派出“证照联办”帮代办小分队队员进行全程指导,帮助企业准备并提交材料。
据保定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企业总部在成都、教职工暂未到保等实际情况,他们采取“容缺办理+告知承诺制”,用行政许可告知承诺书替代暂缺材料,实现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同步申请、并联审批,并在业务办结后,主动提醒企业后续需要补交的材料清单与时限,确保企业快速入市、合规经营。
去年以来,保定高新区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优化政务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着力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集聚与落地。
该区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按照“只进一扇门”原则,实现“一站式”办理政务服务事项628项,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质效和整体形象。在保定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和7个专项窗口,推动高频事项集中办、快速办;优化升级政务中心综合服务区及“办不成事”窗口,今年已为企业和群众办理实事50余件。
持续优化京津冀跨区域迁移登记服务,与天津市河东区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建立京津冀区县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共建联盟,打造“一地申请、资料互认、内部流转、一次办结”服务新模式,为京津冀地区企业群众提供全流程、无差别、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强化金融支撑,加大对重点项目支持力度。为帮助企业积极应对产业周期波动,保定高新区电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担保和应急转贷业务,今年已为10家企业提供担保授信额度1.72亿元。同时,该区结合“助企贷”“助业贷”等政策产品,积极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今年上半年已放贷19.43亿元。
强化数字赋能,拓展智慧服务举措。加快智慧政务建设,引入AI模型数字人,依托深度求索技术提供个性化办事服务和精准政策推送。拓展自助终端服务范围,新增自助打印食品经营许可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等功能,实现高频户政事项即来即办、立等可取。
该区还印发《包联企业工作实施方案》,组建“领导干部+90后干部”包联队伍,对全区352家重点企业进行包联;通过实地调研、政企座谈会等形式,落实政策宣讲到企、日常走访到企、困难帮扶到企、政策支持到企、发展培育到企,动态跟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助力企业成长。(徐华、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