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乎国家未来,助学承载民生期望。雄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跟国家政策,以精准服务、高效流程、温暖举措,让金融活水精准滋养每一份求学梦想。截至9月15日,已办理助学贷款148笔、金额263.65万元,为众多学子送去希望与力量。
主动上门,专员搭建“暖心桥”
大学录取通知书纷至沓来,雄县米家务镇范同学一家却喜忧参半。范同学虽被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但母亲长期患病需治疗,全家仅靠父亲打零工维持,2万元学费成了沉重负担。联社工作人员在宣传助学贷款时得知此情,主动上门服务。
“国家有助学贷款政策,本专科生每年最高可贷2万元,贷款期限最长22年,上学期间国家贴息。”联社专员李斌在小院树荫下,耐心向范父范母讲解政策细节,包括贷款额度、申请流程、还款期限及所需材料,让范家心中的忧虑逐渐消散。
绿色通道,快速解困“燃眉急”
针对学生开学时间紧迫、材料准备经验不足的问题,全面优化助学贷款流程。线下设立“助学贷款专窗”,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将审批时间从3至5个工作日压缩至1至2天;线上推广“续贷远程受理”功能,符合条件的学生可通过手机银行直接申请,无需往返奔波。对于特殊困难家庭,如低保户、残疾学生家庭,进一步简化证明材料,实行“容缺受理+后续补正”。
考虑到范家情况特殊,全程专人跟进,从政策解读到资金到账,仅用1天便完成所有流程。范同学收到贷款到账短信后,感慨万分:“这笔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我能安心追求医学梦想。”他表示,将努力学习,未来回县医院或村卫生院工作,为乡亲们健康贡献力量。
常态对接,机制保障“助学梦”
每到升学季,该联社柜台旁总会摆放一沓助学贷款申请表。已建立“村社联动+提前摸排+主动服务”的长效机制,密切联络村“两委”,提前收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金融服务专员主动上门讲解助学贷款政策,确保“应贷尽贷、应助尽助”。
“每年开学前,我们都会关注镇里经济困难的学生,村里报上来后,我们主动对接。”基层金融工作者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教育事业的深情与责任,“教育是大事,能帮一个是一个。”这份朴素的情怀,正是雄县联社助学行动的生动写照。(郭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