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徐畅、肖煜)青年作家是文学园地的新生力量,是文化传承的活力源泉。9月13日,河北青年作家改稿活动在石家庄举办,来自《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散文》《儿童文学》《小说月报》《扬子江诗刊》等知名文学期刊的13位专家针对河北文学院第十七届签约作家作品,从主题、语言、情节等方面进行点评,为作品指明需要完善的方向与路径。
河北小说创作始终直面现实问题,书写既具有当下性,又蕴含永恒性。“展现乡村教师生活状态、聚焦女军医维和经历、探讨当代家庭教育问题……这些题材贴近现实,容易触动人心。”《人民文学》副主编陈涛肯定了虽然、若若、解飞扬等作家对当下社会热点议题的捕捉能力。他同时指出,部分作品仍停留在题材表层,对人物内心挖掘得不够深入。优秀小说应挖掘生活表象下的深层内涵,引发读者的广泛共情和深刻思考。《小说月报》原创版主编韩新枝认为,小说家在创作时应心怀敬畏,把握好尺度,给读者正向、温暖的引导。
在关注现实题材与表现深刻内涵的同时,小说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叙事形式来承载内容,结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作家》副主编俞胜对河北青年作家在小说结构方面的探索给予肯定。在他看来,焦冲《光合作用》采用双线叙事,不仅结构设计精巧,还蕴含着对人性矛盾与现实困境的细腻刻画;羽子令《海棠花葬礼》运用拼图式叙事结构,塑造出多重身份叠加的立体人物形象。
如何在创新探索中保持创作力,是河北青年作家面对的重要课题。《当代》主编徐晨亮强调,写作不仅是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更是自我建设与艺术积累的历程。每一次创作,既是对世界的观察与呈现,也是对自我的推敲与训练。青年作家唯有在创作中不断沉淀生命体验、磨炼叙事技艺,才能兼顾形式探索与创作生命的持久性。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直接影响着诗的美感和深度。《扬子江诗刊》编辑部主任白小云在点评白月霞、孟醒石、高英英的诗歌时指出,诗歌语言要凝练、简洁,尽量避免使用俗语和过于宏大的词语。诗人应在创作中提升表达技巧,增加思考的深度,丰富诗歌内涵。《诗选刊》主编桫椤强调了诗歌创作中细节的重要性。他认为,细节是诗歌文本建构的重要路径,诗人要将充沛的情感表达渗透于细节之中,使诗歌更具张力。
散文最是及物的,书写者的个人情怀、精神旨向、真切表达,使书写成为一种有深意和情致的精神记录。《散文》执行主编张森强调,散文写作要注重节奏,在内容取舍和转引表述上更加追求文学叙述的紧凑性。《散文百家》主编高玉昆认为,诗性的语言和扎实的细节,能够使散文更加细腻生动。
儿童文学更需用细节打动小读者,为他们呈现一个可靠、可信的世界。《儿童文学》副主编范艳妮指出,儿童文学要将文学性和可读性相结合,注重孩子们的阅读体验,真正从他们的生活和精神出发,关注情节的合理性和细节的把握。《十月少年文学》副主编冷林蔚强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要有源自生活经验的充沛细节来支撑故事情节。
青年作家改稿活动是河北省作协培养青年作家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搭建一个集学习、交流、提升于一体的成长平台,提升作家创作水平,推动河北文学人才队伍建设。参加此次改稿活动的青年作家表示,专家们的点评专业精准,接下来将进一步打磨作品,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温度、人文深度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