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韩芊)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办。9月11日,服贸会健康服务专题中医药主题活动——“第十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暨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在首钢开幕。河北邢台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生张潇逸应邀出席并作专题演讲。
大会以“中医服务·惠通天下”为主题,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承办。
会议主题演讲环节,5位特邀专家学者围绕中医药文化、中医康养文旅成功案例进行精彩分享。“从河北邢台扁鹊祠的千年药香,到走向世界的情‘冀’药香,我们在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黄帝内经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专委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协会中医特色疗法专委会青年委员,张潇逸在演讲开篇锚定邢台中医药文化基因,为家乡中医药产业走向全球搭建桥梁。同时,他围绕中药创新转化与国际传播核心议题,深入剖析行业痛点,创新性提出中医药文化传播分层理论。
张潇逸认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可分为三层:顶层为面向专业人士的行业文献与临证书目;中间层是面向中医爱好者的科普读物及TV端传播;基层则是基数庞大、中医药认知度较低的全球大众群体。针对不同层级受众,需制定差异化传播策略:专业人士对中医药具有天然认同,文化传播可减少干预;中医爱好者群体需强化科普内容的专业性与实用性监管,让中医药真正融入生活,巩固其文化认同;全球大众群体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关键增量,需将中医文化与理念深度融入产品,以创意表达实现情绪共鸣,同时完善产品测试参数、专利及检测标准体系,以国际通用标准打破传播壁垒。此外,中医药传播还应注重体系化、标签化建设,整合文物遗址、文化故事、特色产品等资源,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