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微评丨市场化方案为生态修复加力

9月12日,浙江举行全国首只生态保护修复产业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将以注入资本金、撬动政策性金融等方式,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市场化解决方案。专项基金首期意向签约6个项目,投资总规模超30亿元。(据《浙江日报》9月13日报道)

从矿山修复到河道清淤,从农田改良到海洋生态重建,生态修复项目往往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导致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不强。以往虽有个别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修复项目,但远未形成规模。个体零星投入难以支撑系统性修复需求,更遑论与产业融合产生持续价值。

浙江设立的专项基金,通过信用背书、项目筛选和风险控制,给社会资本吃下定心丸,能够推动生态治理走向多元共治的新局面。值得关注的是,该基金从设计之初就注重价值转化。例如,首批项目中,安吉将农田修复与农业精深加工、农文旅结合,绍兴、台州等地尝试把生态修复与后续资源运营收益挂钩,推动修复工作从纯投入向“修复—运营—收益”的良性循环转变。

浙江这一做法,是“双碳”目标下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期待更多地区多一些类似探索,通过市场化机制激活社会资本,用经济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用市场的逻辑写好绿色的文章。(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