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设立在铁路上海南站的医疗救护站,试运行一个月后宣布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上海首个由综合性公立医院在重大交通枢纽内直接运营的常驻医疗点,也是国内首个可以刷医保卡配基础药的车站医疗门诊部。这一站点由上海南站、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三方参与建设,出诊的医生都是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全科医生。(据澎湃新闻9月13日报道)
一直以来,专业的医疗服务多集中于医院或社区,人口流动量大的交通枢纽反而成为医疗服务的薄弱环节。这次上海南站引入常驻医疗点,通过与专业医院合作、派驻全职医护,精准呼应旅客实际需求,显著提升了公共场所的诊疗水平与应急响应能力。
向公共场所延伸的医疗服务,可以促进多方共赢。旅客能够获得及时、便捷的初诊和用药服务,有效减少因健康问题造成的行程中断;铁路部门得以优化服务保障,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医疗机构则拓展了服务半径,增强了公共医疗的可及性。这一模式为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供了新思路。
医疗需求在哪里,服务供给就要跟进到哪里。未来,还可探索“固定医疗点+流动医疗队”相结合的模式,以更灵活、更高效的方式,构建覆盖范围更广、响应速度更快的公共医疗服务网,让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守护群众健康安全。(唐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