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王东岭、于树军)连片的豆角藤蔓顺着竹架攀爬,层层叠叠的叶片间,挂满了饱满鲜嫩的架豆角——近日,笔者走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地镇狍子沟村的架豆角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欢声笑语与采摘的忙碌交织在一起。
狍子沟村党员张凯峰是当地产业发展的“领头人”之一。他带头种植了100亩架豆角,凭借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稳定的市场销路,每亩地实现纯收入1500元,他的豆角基地实现增收15万元。
图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地镇狍子沟村的架豆角种植基地。
产业要兴旺,销路是关键。新地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头雁带动”,由各村党支部书记主动“牵线搭桥”,与北京、天津等地的蔬菜批发商、大型农贸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传统线下销售模式,确保架豆角等农产品“产得出、运得走、卖得好”。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全面探索电商销售新渠道,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当地优质的蔬菜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深山好货”走出大山。
如今,在党建引领的强劲动力下,新地镇不断完善蔬菜产业链条,从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到品牌打造、多元销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截至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150余亩,架豆角、白菜、芜湖椒等特色蔬菜成为农户增收的“主力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