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王东岭、王溢智)9月8日,笔者走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头山乡前怀村的黄榆栅沟山坡,连片的山樱桃树舒展着茂密枝叶。“这300亩山樱桃林就是‘聚宝盆’,每年都能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该村科技致富能手胡艳然站在林间,脸上满是喜悦。
2016年,胡艳然怀揣着绿色致富的梦想,投入70余万元承包下这片荒山坡,栽下7万棵山樱桃树苗。在他精心管护下,山樱桃树于2020年首次挂果便喜获丰收。2022年起,经过脱皮、晒干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山樱桃干核——中药材“郁李仁”,销往保定市中药市场,昔日的荒山坡彻底变成了“增收坡”。
图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头山乡前怀村的山樱桃林。
山樱桃产业不仅让胡艳然实现了致富梦,更成为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的“金钥匙”。每到采摘季,前怀村的山樱桃林里总有30至50名村民忙碌的身影,他们分拣、采摘,一天下来能拿到100元工钱。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近年来,大头山乡把发展中药材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支部组织、干部服务、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图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头山乡柳条沟村的中药材柴胡基地一角。
该乡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制定产业规划,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土疙瘩”产出“金效益”。目前全乡已在大河口村建成中药材园区500余亩,种植牛膝、防风;在柳条沟村、前怀村、大头山村种植苍术、防风、桔梗500余亩,让中药材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致富“新良方”。
如今,在大头山乡,山樱桃红了山坡,中药材绿了田野,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