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肖煜)9月9日,由河北省作协、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刘厦散文集《人间最小的动静》创作分享活动在河北文学馆玉兰花开文学空间举行。
刘厦,河北晋州人,出版诗集《长草的时光》、散文集《遇见生命》,曾获2019年《北京文学》年度作品奖、首届贾大山文学奖。散文集《人间最小的动静》作为《燕赵秀林丛书·文学卷》中的一册,2024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作者创作的27篇散文作品。
9月9日,刘厦散文集《人间最小的动静》创作分享活动在河北文学馆玉兰花开文学空间举行。图为活动现场。河北日报记者肖煜摄
与会专家对作品进行了深入点评。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浩认为,刘厦的散文充分展现了她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体悟能力,透露着她对生活的熟稔。难能可贵的是,在刘厦的文字里“有疼痛,无怨愤”,从中可以看到她对人和事物的体恤、理解和同情。
刘厦常常将目光投向弱势群体,书写被大多数人遗忘的角落。河北省作协副主席司敬雪表示,细小的事物是生命中最值得去倾听和感受的。对世界和生活的热爱,给予刘厦饱满的力量和对人生的深切感悟。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石家庄市作协主席唐慧琴谈到,刘厦的散文是用文字书写生命。她自称是“弱者”,读者却在她的文字中读到了力量;她书写微小的生命,却折射出高贵的品格;她从容淡定,虽经历风雨却毫无惧色;她像一位通透的智者,把生活中的道理琢磨得明白透彻。
《诗选刊》主编、文学评论家桫椤认为,在河北散文创作中,乡村题材并不鲜见,但刘厦的独特之处在于,她并非以“外来者”或“回望者”的视角书写乡村,而是以“在场者”的身份融入乡村的肌理与呼吸。她的创作不仅为河北散文注入了新鲜活力,更以独特的视角拓展了河北散文的题材边界与思想深度,以诗性与理性的融合为河北散文的艺术表达提供了新范式。
石家庄市作协副主席、诗人孟醒石谈到,散文集以“最小”为名,却以辽阔的视野、炽热的温度,将人间褶皱里的生命图景徐徐展开。刘厦以沉静有力的文字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审视生活的新角度。她让读者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强弱,而在于内心的深度与广度;文学的意义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对真实生命的关切与表达。
面对与会者的肯定与期许,刘厦表示,自己的创作之路离不开河北省作协及诸多师友的关怀与支持。在今后的创作中,她将不断延伸观察触角,深入探寻普通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以细腻笔触捕捉人间烟火、记录时代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