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赵大地的城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从衡水市冀州区创新构建“1610+X”文明实践体系,到承德市隆化县建立县乡村三级阵地网络;从石家庄市桥西区“帮小西”公益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到邢台市巨鹿县“公益红娘”倡树文明新婚俗……这些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是河北新时代文明建设绽放的绚丽花朵。
实践表明,只有真正从群众需求出发,让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有温度,才能赢得群众认可,凝聚精神力量。
建好用好文明实践阵地,是确保文明实践活动常态长效的基础保障。河北各地充分整合资金、场地、人员等要素,构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联动体系,实现县域全覆盖。这些阵地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而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让文明实践活动有了稳定可靠的依托平台。
倾听群众心声、对接群众需求,是文明实践活动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是群众,服务的对象也是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为群众提供有温度、有针对性的服务。河北省多地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群众对文明实践的期待和建议,确保文明实践贴近群众生活、符合群众意愿,真正让文明实践活动广聚民心。
创新服务形式、培育特色品牌,是提升文明实践活动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河北各地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明实践项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新风。这些项目既保持了文明实践的政治高度,又充满了生活温度,成为群众愿意参与、乐于分享的美好体验。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要持续巩固扩大成果,就需要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阵地建设上注重功能提升,在活动开展上突出精准有效,在项目设计上体现特色创新。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一次次暖心服务、一项项惠民举措,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燕赵大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高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