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邢台:破解瓶颈,“捷径”修到群众心坎上

今年邢台交通建设项目亮点纷呈
破解瓶颈,“捷径”修到群众心坎上

省道341线内丘县獐獏乡至岗底段改建工程凌霄隧道顺利贯通,全线通车后两地之间驾车时长将由40分钟缩短至18分钟;信都区抗大西线全线铺通,在前南峪和邢台大峡谷、周公山等景区之间架起一条快捷旅游通道;邢衡高速公路滏阳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完成大半,隆尧县莲子镇镇和巨鹿县西郭城镇上下高速路将不再难……

8月18日拍摄的信都区抗大西线。郝奕翔摄

一个个交通瓶颈破解在即,一条条捷径建到群众的心坎上。今年,邢台市的交通建设项目含金量超乎寻常。

今年,邢台市交通运输部门紧扣投资消费质效年部署,抢抓机遇、加强统筹、创新举措、攻坚克难,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我市成功争取第一批普通国道新改建项目补助资金5.98亿元,占全省份额的34%,金额居全省第一;争取第一批国省干线大中修项目资金4.64亿元,金额居全省第二。”邢台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常韶杰介绍,截至8月底,该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4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0.4%。

●干线公路建设跑出加速度

8月26日上午,省道341线獐獏乡至岗底段改建工程凌霄隧道现场,机械轰鸣,自卸车穿梭,工人正在抓紧进行隧道二衬保护层、防火层和路面施工。

“凌霄隧道全长2.8公里,岩石类型多样、地质结构复杂,是全线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邢台市公路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张立涛介绍,项目建设方从两头向中间同步推进,制定严谨科学的施工方案,采取24小时不停工的方式,于8月20日实现隧道贯通。

去年开工的省道341线獐獏乡至岗底段改建工程位于太行深山区,途经内丘县、信都区,采用二级公路标准修建,路面宽10米,全长18.27公里,总投资4亿多元。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建路段已经筑好路基,工人正在进行边坡施工。

“新建路段工程量非常大,比原来的标准高多了。”张立涛说,该项目创新采用“多点施工+BIM建模”技术,通过三维可视化建模精准模拟施工流程,实现土石方调配、桥梁结构预制等环节的精细化管控,施工效率与质量双提升。项目即将开始铺装路面,预计10月底全线通车。

据了解,省道341线獐獏乡至岗底段旧路单侧临悬崖,弯道多达100余处,行驶时间约为40分钟,雨雪天气时常封路断交,影响着獐獏乡、侯家庄乡56个行政村近3万名群众出行。新建路段重新选址,坡小弯少,建成后将大幅提升通行能力,通行时间缩短到18分钟左右,能有效提高山区农产品的运输效率,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沿线居民增收致富。

令人期待的还有邢衡高速滏阳互通及连接线工程。隆尧县莲子镇镇和巨鹿县西郭城镇是相邻的两个经济重镇,邢衡高速穿境而过却没留高速口。该工程的实施,终于圆了两地干部群众就近上高速的梦想,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铺就了快速路。目前,该项目正加快推进桥梁施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力争年底前竣工。

8月26日,在邢台西环路修复养护工程现场,一辆雷达检测车拖着三维探地雷达对路面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永晨摄

作为邢台市在建普通干线公路投资额最大的工程,国道515线宁晋县小枣村至隆尧县尧东庄段改建工程全长51.486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目前正在抓紧施工,年底前有望建成通车。该路段可实现宁晋、柏乡、隆尧县域范围的多条段国省干线串联,完善沿线县域路网结构和区域交通对接。

今年,邢台市交通运输局靠前服务,精准施策,为交通项目建设解难点疏堵点,加快推进普通干线公路新改建项目建设。截至8月底,7个普通干线公路新改建项目完成投资7.4亿元。

一手抓建设,一手谋项目。今年,邢台市交通运输局持续加大对上沟通协调力度。目前,国道234线石邢界至内丘县西秋村段改建工程、刘沟至邢邯界段改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时,邢汾高速公路增设清家沟互通工程项目计划年底前开工,建成后将与国道234线刘沟至邢邯界段改建工程形成互通互联,成为一条通达信都区西部深山区多个景区景点的旅游快速通道。

●农村公路10月底前全部完工

8月26日下午,信都区抗大西线现场,簇新的柏油路面已经铺就,鲜艳的道路标线非常悦目。工人正忙着进行护栏上色和路边绿化。

行至抗大西隧道,两端仍处于封闭状态。隧道内,工人在进行灯光亮化美化施工。“整个工程处于收尾阶段,预计9月上旬全线通车。”信都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股副股长吴孜蔚说。

抗大西线起点位于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途经后南峪村、老苍墓村、清家沟村、寺子村,终点位于路罗镇坡子村,与路罗旅游专线相连。线路全长约12.4公里,包括北段、抗大西隧道及南段。

“清家沟村和老苍墓村分别位于山的南北侧,原来两地交通要绕行30多公里,开车要走1个小时。”在清家沟村旁的抗大西线南段路边,吴孜蔚指着1.6公里长的抗大西隧道介绍,这条隧道通行后,两个村的距离压缩到3公里多,开车转眼就能到。

大山不再是阻隔。抗大西线不仅便利了当地居民通行,还将抗大陈列馆、前南峪生态旅游区、邢台大峡谷、周公山、英谈古寨等景区串联到一起,与两条国道形成了一条旅游环线,大幅缩短通行时间,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抗大西线是邢台市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该市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50公里,其中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60公里。为确保这项民生工程高效率高质量落实,邢台市交通运输局成立“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工作专班,制定《邢台市2025年“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专项工作方案》,将年度目标分解细化到月到县,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

加强动态监管,开展“一对一”帮扶。邢台市交通运输局指导各县(市、区)制定进度计划,通过动态数据库实时掌握项目进度,开展督导调度,定期对各县(市、区)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度、通报;实施分级预警机制,对进度滞后项目及时采取督办约谈措施,对重大项目挂牌督办,实施“一项一专班”帮扶攻坚;从计划审批、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施工管控到竣工验收,每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派遣业务骨干对相关县(市、区)开展“一对一”帮扶,下沉一线,协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截至8月22日,邢台市开工农村公路648.5公里,占比118%;完工452.4公里,占比82%;完成投资10.3亿元,占比103%。该市交通运输局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任务目标落实,严格全过程管控,加快工程建设,确保10月底前全部完工。

●养护工程推动重点路段提质升级

8月26日下午,在邢台西环路修复养护工程现场,路面施工已经完成,一辆雷达检测车拖着三维探地雷达缓缓行驶,对路面施工质量进行检测。

“今年,我们首次在国省干线养护工程推广应用三维探地雷达技术,相当于给道路做CT。”邢台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工程部副部长许彩缤告诉记者,这项技术能够以快速、无损检测的方式,探测路面结构厚度分布和深层隐匿病害。项目开工前精细识别路面内部健康状况,项目建设中检测结构层压实度,项目完成后精确评价路面施工质量,为高标准完成养护工程保驾护航。

邢台西环路修复养护工程是今年重点实施的大中修养护工程之一,对西环路分段进行结构性修复(大修)或功能性修复(中修)。据了解,为迎接即将在邢台举办的第九届河北省旅发大会主会场活动和2025年中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邢台市交通运输局提早谋划,将多条干线公路养护工程提质升级及两侧路域环境优化提升列入年度重点攻坚任务。该局成立工作专班,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邢和线、东子线等5项大中修养护工程、3项普通干线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程顺利实施,打造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

8月26日中午,记者在邢和线长征汽车厂旧址至柳沟口段大中修养护工程现场看到,部分路段路面施工已经完成,有些路段正在进行病害挖补和面层摊铺作业。“我们通过科学调度,督促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倒排工期、加紧施工。”许彩缤介绍,邢和线养护工程8月底主体已完工,其他4项大中修养护工程也基本完成。

邢台市交通运输部门以信都区为重点,集中开展了“畅美廊道”综合整治,以环城公路为主轴,对周边20公里范围、8个高速出入口及国道东子线等实施边沟标准化整修、设施更新换代等综合整治措施,着力改善重点路段的路容路貌,提升道路通行品质与安全水平。(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