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游客在荷塘的观光台上打卡拍照。南排河沿线秀美风光,让人流连忘返。燕赵农村报记者郭庆峰摄
微风轻拂,碧波荡漾。8月21日,南排河沧县大白洋桥村段,绵延的荷叶铺满河面,宛如画卷。
“看,那些小白点,都是白鹭。”67岁的村民刘东祥正带着孙女在河岸的廊道上散步。他抬手指向河面远处,点点白影翩然舞动,一群白鹭正在浅滩处觅食嬉戏,成为南排河畔最美的风景。
白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素有“水质检测师”之称。据鸟类专家观测统计,目前栖息在南排河大白洋桥村段的珍稀水鸟有20多种,仅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就有3000余只。
大白洋桥村分为一村、二村和三村,三个村落依偎在南排河北岸,河与村相依,人与自然共生。
今年55岁的张锡通是大白洋桥二村党支部书记。据他回忆,白鹭来此已有十多年时间,“尤其近几年来,数量越来越多”。张锡通介绍,这些白鹭夜晚栖息在南岸的树冠中,白天则在南排河捕食鱼虾。
白鹭来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与南排河的生态治理密不可分。近年来,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治理行动在沧县展开。南排河沿线的散乱污得到有效整治,上游的排污企业被彻底取缔。同时,沧县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巡河机制与责任体系,通过完善治理措施、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此外,为统筹沿线农田灌溉与南排河生态修复,近年来沧县每年向南排河调水1500万立方米。清流奔涌,不仅让河流真正“活”起来,更重现了水清鱼跃的景象,实现了生态与民生的双赢。
“如今南排河水质好、鱼虾多。”张锡通高兴地介绍,近年来大白洋桥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行垃圾集中清运,建起花园式文化广场和廊道,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河水愈发清澈,丰富的鱼虾资源也为水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正因如此,来此栖息的白鹭越来越多。
水鸟的到来,让大白洋桥村人学会与这些自然精灵和谐共处。今年67岁的岳和利,家紧靠南排河北岸。十多年前,他去南方出差,特意花1700元买回莲藕,种进当时几近干涸的南排河的深坑中。经过十多年悉心培育,当初零星的几片荷叶,如今已蔓延覆盖了半个荷塘。“荷塘面积越大,越适合野鸭、黑水鸡等做窝。我经常看到野鸭带领小鸭子在荷塘中游来游去。”岳和利高兴地说,“水鸟已把这里当成家,我们就要像家人一样呵护它。”
岳和利回忆,曾有几个陌生人拿着弹弓,企图袭扰栖息的白鹭。“我当时上前制止,告诉他们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打它们犯法。”起初,那几个人冷言冷语地反问:“关你什么事?”一听这话,岳和利急了:“大白洋桥村环境好,白鹭才愿意来,它们是这儿的一部分,绝不能受伤害。你们再不走,我就报警。”见他态度坚决,那几人灰溜溜离开了。
“从那之后,每天清晨散步,我都会特意绕到白鹭栖息的地方,远远地看一看它们是否安全。”岳和利说,在大白洋桥村,像他这样默默守护白鹭的人有很多。
水质清澈,环境优美。“别说人来了不想走,鸟来了也不想走。”张锡通欣喜地告诉记者,很多水鸟在此安了家、生了娃,甚至部分白鹭冬天也不迁徙,留下越冬。张锡通表示,他们将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白鹭与大白洋桥的缘分一直延续下去。(燕赵农村报记者 郭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