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健身步道上,人们三三两两地散步;满坡翠绿间,有人驻足山顶休憩平台,举起相机对准眼前的景致。8月27日上午,石家庄胜利南大街旁的鱼跃园热闹又惬意。谁能想到,这个能慢跑、能登高、能唠家常的口袋公园,曾是让人避之不及的废弃渣土山?建成开放三个多月来,鱼跃园为城市添了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也把“诗与远方”送到了居民家门口。
这样的“小惊喜”,正在石家庄不断涌现。近年来,石家庄利用街边巷角闲置地块、拆违腾退空间,建起了一大批居民身边的健身场地。这些“公园+体育”的小改造,没有大拆大建的声势,却以“小而美”的姿态悄然刷新城市颜值,为周边居民休闲健身提供好去处,让闲置空间“活”了起来。
更新虽“微”,却能撬动城市环境的大提升。微更新的核心,在于以精细化改造激活城市存量空间的低效利用区域,使其从“无用之地”变身“实用之所”。这样的小改造,成本低,还能带来多重价值,既提升了公共空间品质,又在无形中激活邻里间的互动关系,让城市变得更有温度。
8月30日上午,居民在石家庄鱼跃园的健身步道散步。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王艺摄
更新虽“微”,却带给居民满满的幸福感。近年来,石家庄已完成群众身边的便民体育设施更新5311处,建成球类运动场地966个,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拥抱绿意,步行几分钟就能享受免费健身场地。这样的小改造,把体育设施“嵌入”城市,让健身资源触手可及,既为城市增添了绿意,又精准补齐了民生服务短板。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人。微更新改造的是“方寸空间”,聚焦的是居民“日常小事”,其改造方向、设施配置,居民最有发言权。唯有常听居民意见、常问居民需求,城市更新才能避免“自说自话”。进一步拓宽参与渠道,让居民从改造方案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主动投身城市治理实践,城市微更新才能更好地贴合居民期待。
善用微更新的智慧激活城市边角地,不仅让环境焕新颜、城市添韵味,更让每一位居民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当每一处角落都拥有动人风景、涌动生机活力,这样的城市,才是有温度、有烟火气的幸福家园。(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