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具体标准明确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责任
邢台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吕若汐、史磊)8月20日一早,邢台市信都区科苑社区麒麟湾小区广场上热闹非凡,邢台市金华实验小学团结校区组织的暑期“每日晨练晨诵一小时”活动正在进行,50余名小学生在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进行篮球、跑步、晨读等活动……
“我们以学校为枢纽,联动家庭延伸课后教育,联合社区提供实践场地,形成育人闭环。”金华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郭立平说,这正是邢台推行家校社协同育人“五六四”标准带来的实效。
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曾一度面临“学校单打独斗、家长无从下手、社会有心无力”的问题。邢台市教育局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家校沟通存在障碍、信息传递不畅,部分家长忽视了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有些社区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三方协同的深度与频次未达到育人目标要求。
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1月,邢台市教育局、邢台市关工委、邢台市妇联等创新提出家校社协同育人“五六四”标准,首次以量化方式明确三方权责,让协同共育从“凭感觉”走向“按标准”。邢台市文明办等24家单位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专班,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标准化为抓手,培树家庭教育邢台品牌。
在学校层面,每学期至少到家长学校(场馆中心等)讲两次课,至少进行两次个案指导等“五件事”标准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在家庭层面,能够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能够做孩子的好榜样等“六个能够”标准明确了家长的主体责任;在社会层面,家庭教育工作专班成员单位、社区等“四方参与”标准界定了社会的协同责任。
“‘五六四’标准就像一张清晰的路线图,让学校知道该做什么,让家长明白怎么做,让社会清楚如何参与,解决了长期以来协同育人职责不清、边界模糊的问题,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制度化、标准化、专业化、常态化。”邢台市关工委主任范建巡说。
在标准引领下,邢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在全市小学和幼儿园广泛开展体育、艺术、文化、科技、生活技能、研学等六大类亲子活动,构建起覆盖学校、社区、社会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截至目前,各个学校开展的亲子活动实现了‘三转变一延伸’:家长参与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活动以学校为主体向学校、家长双主体转变,亲子活动由松散向制度化、科学化、课程化转变,阵地由以学校为主阵地逐步向社区、社会场馆延伸。”邢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于京礼介绍,以主城区学校为例,家长参与度明显提升,初期参与率仅40%左右,现在已接近100%。
现在,邢台已有5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为丰富中小学生科普、美育、体育等课外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主城区已建成22家社区协同育人书院,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了一个固定的沟通交流场所,助力孩子们在家校社共建共享的良好教育生态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