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共青团衡水市委组织了一场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还举办了“青春归航 筑梦湖城”青联大讲堂。40余名高校学子走进家乡企业,从智慧教育到基建新技术,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产业,一路看下来,学子们眼里亮了,心里那股子想回乡创业、就业的劲儿越来越足。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而是一场家乡的“实力秀”。鑫考科技的智慧教育数字化平台、中裕铁信的基建工程减隔震技术、衡橡科技的桥检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桥梁转体系统等工程装备,哪一样拿出来都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实打实的“衡水智造”,看得学子们连连赞叹:“原来家乡这么牛!”
活动不止于“看”,更在于“联”。座谈会上,相关部门把就业创业的政策讲明白,企业敞亮地谈岗位需求,返乡创业者传经验——把“怎么留”“留了能干啥”这些学子们惦记的事,都讲透彻了。这正是吸引优秀人才“归航”、跟家乡一起成长的探索。
当然,要让“青春归航”不能只是“暑期限定”,在做好常态化吸引学子回归方面,还得下更细的功夫。比如,企业可以将参观活动变成常态化的“实习直通车”,让在校大学生假期就能顶岗实践,提前对接岗位需求。再比如,给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服务包”,政策解读、场地支持、资金对接,“一站式”解决创业起步难题。还有,将外地创业就业的衡水籍优秀学子纳入“人才数据库”,逢年过节递封家书、发份家乡发展简报……
家乡发展,关键在人;吸引人才回流,重在走心。衡水举办的这场活动,让我们认识到,留住年轻人,既要让他们看到家乡的“硬实力”,也要让他们体验家乡“软环境”的变化。各地不妨再积极探索新方式方法,用好政策、好环境、优服务、真激励来“留心”,吸引更多人才回流,让“青春归航”不再是短暂的停留,而成为一场与家乡共成长的长久奔赴。(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