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圆桌论坛丨“家门口”养老,如何提升幸福感

主持人

当前,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尽管各地不断推出老年助餐、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等养老服务,但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仍然存在差距。怎样提升“家门口”养老的幸福感?本期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三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河北普爱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兰茹:

加强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宣传

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

前不久,我省发布2025年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适老化改造补贴范围、标准、方式等内容,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

尽管补贴项目很受欢迎,但在我们身边,仍有许多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了解不多,找不到购买途径,适老化产品依然存在“不知道、不会用、不舍得”的问题。推行适老化改造,关键是转变观念,提升全社会的适老化意识。建议依托多渠道、多媒体平台加强适老化相关补贴政策宣传;通过配备适老化设施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样板间,更直观地展示适老化改造效果。同时,借助大数据实现政策找人,让相关政策精准触达目标群体。

■省政协委员、河北平衡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业鹏:

政府“输血”+企业“造血”

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

做饭难、吃饭难是老年人普遍面临的难题。去年衡水市印发了《关于推进城乡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到今年年底前,全市80%以上的城镇社区建成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和孝老食堂。

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应坚持政府“输血”和企业“造血”并举。建议综合考虑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就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探索推行由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化运作的养老助餐模式;加大对养老助餐行业发展的资金补贴扶持力度,通过建设补助、运营补贴、提供场地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依托科技手段强化资金监管,建立完善政策资金去向公示机制、老年助餐信息系统等,确保政策资金使用到位。

■省政协委员、唐山市工人医院护理部主任王建辉: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突破“三低三高”瓶颈

当前我省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背后,是显著增长的护理需求和服务人才缺口。然而,长期以来,养老服务行业面临社会地位低、收入待遇低、学历水平低,以及流动性高、劳动强度高、平均年龄高的“三低三高”现状。

为养老服务注入“新鲜血液”,建议进一步搭建养老机构与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对接平台,定向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等领域的复合型养老护理人才;举办技能竞赛等活动,推动年轻人正确认识养老行业、积极投身养老行业。同时,进一步畅通晋升通道,提升养老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获得感。(河北日报记者 刘冰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