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由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梨加工研究室主办,梨果加工岗位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梨果加工技术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市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学术交流与技术观摩,推动梨果加工行业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张绍铃教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张强出席。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站专家、团队成员及企业代表110多人参加研讨会。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启动成立于2008年。多年来,体系专家团队在新品种选育、轻简化栽培、绿色防控、梨果加工等方面为国家梨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研讨会聚焦梨果采后处理、贮运保鲜、高值化加工、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等关键环节,邀请多位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多位岗站专家、团队成员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梨产业面临的技术瓶颈与发展机遇。
学术报告环节中,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果品加工研究室主任、陕西师范大学王晓宇教授就中国苹果加工现状及高值化技术创新作了精彩分享;王文辉教授介绍了砂梨采后处理与贮运保鲜的最新进展;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评价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张志勇研究员系统阐述了梨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的研究动态;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耿献辉教授结合最新消费者市场调查报告,分析了梨产品加工包装的技术路径与典型案例;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果品加工岗位科学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所长关军锋研究员对梨采后处理与加工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分析。
当日下午,与会专家集体前往位于石家庄市栾城区的河北德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现场观摩与技术交流。详细了解该公司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深入挖掘梨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药用价值,探索产品创新、渠道创新、销售模式创新,从种植环节入手,提高梨品质,从深加工和产品创新入手,打造梨汁、梨罐头、梨干、烤梨、梨膏等多种产品的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专家们就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多项优化建议,实现了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首席科学家张绍铃教授表示,梨果保鲜加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破解当前产业困境的重要法宝。本次研讨会不仅为梨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更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推动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梨果加工向绿色、高效、高值方向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乡村云融媒平台记者 董志水 )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