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唐山市路南区持续提升城市能级

有机更新、有序建设、有效管理

路南区持续提升城市能级

盘活城区、焕新街区、雕琢社区……如今的唐山市路南区,空间动能持续释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升级,环境在变绿,产业在变“轻”,生活在变美。

作为唐山市的中心城区之一,路南区以唐山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产业转型、生态修复、服务升级、文旅进阶,以有机更新、有序建设、有效管理持续提升城市能级,让城市更加宜业、更有品位、更具质感。

8月22日,无人机拍摄的唐山南湖景区。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向业而兴,城市更新激发产业活力

8月21日,记者走进路南区建国里文旅街区,青砖灰瓦的建筑、古色古香的街巷、各式各样的店铺……复古气息与时尚感相互交织,文化味和烟火气扑面而来。

“以‘打造城市源点、重塑唐山记忆、回应群众期盼’为目标,我们在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对街区进行改造提升。”建国里项目实施主体——中铁建投唐山投资公司负责人杜东升介绍,作为唐山市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建国里自2022年8月开始改造,总投资约10亿元,15栋建筑修旧如旧,百年老街摇身一变,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跟之前相比,真是大变样!整条街充满了新意和巧思。”焕然一新的建国里让游客常甜甜惊喜不已。

5家米其林品牌河北首店落户,策展、音乐酒吧等新业态聚集,美食节、戏剧节等特色主题活动轮番上演……今年5月1日,建国里文旅街区重新起航。目前,街区已吸引超263万人次前来打卡,营业额达1133万元,成为集新锐餐饮、潮流娱乐、二次元、文创跨界IP等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新地标。

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城市更新注重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

“作为老城区,路南区发展受采煤塌陷区、地震断裂带等多重制约,主城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有限,产业方面又存在有效供给难以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不足。”路南区城市建设指挥专班相关负责人李刚说,为此,路南区提升产业用地综合利用率,盘活闲置资产,不仅为中心城区开辟产业入驻空间,而且“腾笼换鸟”引入新业态,实现城市“颜值”与产业“价值”同步提升。

“五街两巷一条河,百味千香万客来。”8月22日晚的唐山宴,人声鼎沸,香飘四溢,一派热闹繁华的城市风情。唐山宴的前身是路南区一处闲置商场,通过创造性盘活文旅存量资产,转型成为集特色小吃、非遗展演、在地文化于一体的饮食文化博物馆。自2019年开业以来,唐山宴平均每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今年,唐山宴入选全国消费新场景典型案例名单,获评央视十大文旅经济创新案例。

“文旅一业兴,带动百业旺。”路南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负责人赵立宏说,2023年,路南区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该区立足资源禀赋,精雕场景细节,深挖特色文化吸引客流,积极引进首发首秀首店,培育“文化+旅游+商业”新业态。

“路南区将持续创新文化场景、体育业态、科技体验,在重塑城市风貌的同时,放大文旅融合乘数效应,打造京津冀地区文旅发展新标杆,推动文旅产业成为区域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谈及未来,赵立宏信心十足。

8月21日,游客在建国里文旅街区打卡拍照。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摄

●向美而行,城市建设唤醒美好生活

8月23日清晨的南湖公园,不少市民在“红飘带”一般的公园步道上晨跑锻炼。

“过去脏乱差,现在美如画。我经常过来跑步锻炼,生活品质大大提升。”家住南湖附近的市民曹月泽说。

南湖曾是采煤塌陷区,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工业疮疤”变身“城市绿肺”,实现了变废为宝、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巨变。2024年,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南湖公园是路南区城市转型、绿色发展的缩影。李刚说:“以绿色发展提升宜居生活品质,路南区优化自然生态,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积极打造安全韧性环境,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城市公共服务和生态产品的需求。”

环境变绿,生活变美。以民生导向为主线的城市更新,正让绿色渗透进群众生活中。

“这些年,绿地、口袋公园越来越多,一年四季都能开窗见绿,宜居氛围更浓了。”8月23日上午,在小南公园遛弯的居民刘娜说。

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路南区坚持见缝插绿,利用街头巷尾的金角银边点缀群众的高品质生活。近年来,全区新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16座,新增绿化面积6.079万平方米,完成新建道路绿化3条,新增绿化面积6513平方米。

从“楼栋焕新”到“生活焕新”,城市的高颜值正转化为百姓的获得感。

“路南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盘活城区、扮靓‘盲区’、雕琢社区,全面推进老旧街区改造与功能优化。”路南区住建局负责人徐梓育介绍,该区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启动老交大城市更新单元及东部片区改造提升等项目,新布局一批休闲娱乐、停车充电、城市驿站等便民服务设施。

路南区不断精雕城市肌理,完善基础配套。2024年,该区共改造提升背街小巷13条。

让生活变美,除了强化“硬支撑”,还要有“软建设”。

“妈妈快看,泡泡里有彩虹。”近日,梦幻泡泡秀在南湖丹凤朝阳广场上演,令小女孩张欣雨兴奋不已。

8月1日至31日,南湖景区推出夜游南湖活动,开启“南湖光影之旅”,让这里成为市民和游客消暑的好去处。

今年,路南区依托唐山南湖景区及周边的唐山新体育中心、唐山大剧院、唐山市图书馆等,不断加强馆际交流合作,积极组织开展明星演唱会、体育赛事、群众文化活动等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在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同时,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内涵。

近日,市民在路南区赵庄早市选购水果。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摄

●向精而进,城市管理提升功能品质

8月23日上午,赵庄早市,高大的顶棚投下阴凉,地面干净平整,摊位整齐有序,货品琳琅满目……烟火气和热闹劲儿随着人流在市场内涌动。

“如今的赵庄早市,没有了以前占道外溢、噪声扰民的困扰,但保留了便利的位置,商品也很丰富,方方面面都令人满意。”家住附近小区的居民赵鑫拎着刚买的蔬菜水果说。

赵庄早市曾让赵鑫又爱又恼——这个40多年前自发形成的早市,一出门啥都能买到,非常方便,但是地摊占据了道路,导致出行困难。

在早市管理上,尽管区里没少费心思,但管得严就好点儿,管松了又故态复萌。今年,路南区找到了治理方法:疏堵结合、动态治理、柔性执法。

一方面,清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另一方面,对小区北侧闲置地块进行合理规划,设置便民市场,引导游商散贩集中到市场内经营……通过多部门努力,路南区完成引摊入市,留住了烟火气。

为引导商贩入驻,路南区规划利用闲置地块,用3天时间建成6个大厅,设置摊位300余个,让赵庄早市从脏乱无序的地摊市场,变成集中连片的规范化市集。

城市要建好,更要管好。从“物理空间改造”到“社会治理升级”,城市更新中“面子”焕新和“里子”提质缺一不可。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李刚说,路南区以突出重点、覆盖全域为整治提升目标,以城市道路环境卫生、街面秩序、公园广场绿地、公厕及垃圾转运站等为重点,逐步实现区内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建设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智能投放点,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100%;新建公厕33座,提升改造公厕78座次,全区旱厕清零;向专业队伍购买服务,城市管理“一体化”市场运作……在路南区,通过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有效破解了各类城市病,提升了城市宜居性和市民幸福感。

“我们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同样强调‘健康’”。李刚说,在路南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00%、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2024年,“共建共享、健康路南”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成为国家卫健委选树的河北省唯一典型。(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见习记者安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