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创新活动和创新人才的集聚高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分析我国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对将来一个时期城市工作重点任务作出部署,明确提出“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彰显了以创新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时代要求,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转变发展动力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创新,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创新不仅能够有效破解传统发展模式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还能激发新动能、培育新业态,为城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城市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对河北来讲,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在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上下功夫,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做好改革创新大文章,着力构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更富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体系。
构建创新生态,营造创新友好型发展环境
城市创新生态是指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以及创新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只有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才能更好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城市创新活力。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把握重点、统筹推进。一是以更大力度激励各类创新主体。着力构建科学、系统、实用的创新激励体系,结合不同创新主体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为创新主体创新创造提供强有力支撑。引导鼓励不同单位、组织和个人加入到创新队伍中,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二是激活创新要素。创新要素包含人才、资本、技术等。要制定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法规,优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奖励制度,大力培养创新人才。设立创新风险基金、完善创新奖励制度,激励各类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积极投入创新领域,引导先进技术融入各行各业。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破区域壁垒,畅通要素流动通道。简化科技型企业注册、登记等审批流程,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提高城市承载力
城市更新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动能转换、实现高水平治理的重要手段。开展城市更新,能有效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更好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促进创新要素聚集,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积极开展城市体检。城市体检是城市更新的前提。只有把问题找准了、分析透彻了,把城市的短板、弱项弄清楚了,城市更新才能有的放矢,制定的城市更新方案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合理,才能有效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要有战略眼光,所有城市更新项目既要顾及当前更要兼顾长远,着眼于城市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打造城市创新空间。城市创新空间是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要补齐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短板,科学布局城市创新场所,建设活力街区,打造功能复合、业态多元的创新空间,完善城市创新功能。优化布局、盘活存量,科学梳理和利用老厂房、老校区、老街区等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存量空间资源,下好绣花功夫,将其改造为集研发、孵化、交流、展示于一体的创新“微集群”。整合城市现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科技园区,完善各类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等,发展楼宇型研发办公城市综合体,打造有利于思想碰撞和协作创新的复合型公共空间。打破空间壁垒,推动创新空间与周边产业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社区深度融合。通过功能复合与场景营造,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实现从“物理集聚”到“化学反应”的跃升,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也是城市的活力所在。从实践看,凡是产业发展好的城市都活力足、动力强。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要立足各城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和产业创新上下功夫,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城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利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深化技术改造、工艺革新与产品迭代,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与价值链高端攀升,全面提升产业附加值与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城市新兴产业。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借助京津外部研发技术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前瞻布局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化专业分工,鼓励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高标准建设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公共技术服务等科技创新平台,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各个环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加快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邢天河)
(作者系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会长、正高级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