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社会


多谋善战震敌胆

冀东抗日名将包森

多谋善战震敌胆

电影《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主人公鲍真,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他的人物原型,就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缔造者之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

包森足智多谋,善用策略,设计活捉了日本宪兵队长赤本;他作战英勇,冲锋在前,率领部队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忠于革命,在冀东虽然不足4年,却让冀东军民永远怀念。

设计活捉日本宪兵队长

巍巍燕山,延绵不断。

8月16日,登上遵化市野瓠山村外的一处山坡,举目望去满是栗子树。在几棵松柏下,一座纪念碑静静矗立。纪念碑上“包森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格外醒目。1942年2月17日,冀东抗日名将包森在对日军的战斗中胸部中弹,牺牲于此。

包森原名赵宝森,1911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1938年赴冀东开辟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冀东抗日大暴动。1939年任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包森在战场上料敌如神,提起包森的足智多谋,冀东抗日军民没有一个不服气的。”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处长王林芳说。

1938年刚到冀东时,包森就显示了他打仗办法多、善用策略的特点。

当年6月,包森抵达冀东,驰援即将打响的冀东抗日大暴动。行动前,他率40多人在兴隆一带活动。这支小队人少地生,处于孤军作战的局面。包森熟练运用游击战术,白天佯装转移,夜间更换宿营,以此迷惑敌人。在一系列战术运用下,他率部攻克了佛爷来村伪警察局,还在伏击战中俘虏了数十名伪军。

包森指挥大小战斗不拘一格,奇袭、奔袭、埋伏、野战、攻坚……各类战术灵活机动,随机应变。

1941年12月26日,包森率部队向伪治安军第五团一营新建的东双城据点发动奇袭。不料,队员进村被伪军发现,敌人死守,战斗呈胶着状态。奇袭失败。

这让部队陷入危险境地,如果援敌赶到,我方反而会被敌人内外夹击。

这时,包森分析敌人之所以死守,主要是等待援兵,于是临时改变作战计划,派出三个连分头设伏可能来援之敌。断其援兵的同时,包森集中力量向据点里的敌人发起总攻。激战数小时,敌人全部缴枪投降。

要说哪个战例最能体现包森智谋,应是设计活捉日本宪兵队长赤本。

1939年,日军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包森为保存实力,将部队化整为零。日本宪兵队长赤本认为八路军已被消灭殆尽,寻思找到包森,劝其投降。

赤本押着“俘虏”的八路军战士王振西去找包森,一行人来到遵化的孟子院村附近。进村前,王振西对赤本说:“你带这么多部队,包森看见还不跑?再说,你也不能穿这身衣服。”赤本觉得有理,便和翻译换上了礼帽、大褂,并将部队留在了村外。

其实,这是一招“诈降诱敌”的戏码,策划者就是包森。

接到密报后,包森把几名侦察员派去村口,乔装起来,假装打土坯。当赤本和翻译走到村口时,等候已久的侦察员们立即从坝台上跳下,将二人当场活捉。

赤本被俘后,日军派人给八路军送信,说愿意用机枪、子弹换回赤本。包森看完信后笑着说:“告诉他们,讲条件嘛,两条:一是让他们滚出中国去,二是让他们投降。”

包森打仗神出鬼没,用兵之道令人叹服,老百姓亲切地称他“包司令”。“敌人则把他视为克星,伪军互相诅咒,最常说的话就是‘让你出门遇老包’。”王林芳说。

包森在战斗中。冀东烈士陵园供图

以少胜多成建制消灭敌人

在留存至今的包森影像中,有这样一张照片:他骑在一匹雄健的白马上,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股凛然的英武之气扑面而来,好似刚刚得胜归来。

这张照片是白草洼战斗后留下来的,那匹马正是战斗中缴获的日本战马。

这一次战斗,包森战胜的不是一般的对手。

1940年7月下旬,一支日本骑兵窜入盘山,声言要踏平盘山。这支号称日军精锐的武岛骑兵中队,士兵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精良。

包森没有被敌人的气势吓倒,经过缜密研究后,决定在白草洼打一场伏击战。

武岛骑兵中队钻进伏击圈后,包森一声怒喝:“给我打!”战士们斗志昂扬,机枪、步枪一起开火,最后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几个小时激战后,我军全歼日军精锐武岛骑兵中队。此战创造了冀东抗日战场全歼整连日军的战斗纪录。

“每次战斗,包森都身先士卒,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他的带动下,所率部队也培养出敢打敢拼、英勇作战的作风。他亲手创建的十三团,声震冀东,令敌人闻风丧胆。”王林芳说。

1942年初,冀东军分区接到晋察冀军区电报,要求他们对此前上报的一份战果“严格复核”。原来,由于该战果过于“辉煌”,晋察冀军区大喜之下担心失实,令重查再报。经核实再报,战果与原电无误。

这场战斗,伪治安军第二集团司令部及其第三团、第四团出动近千人,包森所率部队只有七个连800人。

1942年1月13日拂晓,战斗在遵化西南部打响。包森率领部队雷霆出击,当即歼敌两百余人。敌人四散而逃,其中一股敌人逃入山上的古寺,据险待援。

古寺一时难以攻克,是继续打还是撤?若是撤出战斗,就失去了全胜的机会;若是继续打,日军援兵则可能会到。包森分析了战场形势,果断下令继续打。

八路军战士以决死的心态向敌人发起进攻,寺内伪军遭此冲击,战斗意志瓦解,束手就擒。此役,八路军全歼伪治安军第二集团第四团,击溃第二集团司令部及第三团,俘敌800余人,而自身伤亡不到30人。

这场以少胜多的战斗,被后来的研究者们称为“果河沿大捷”。

包森的战友,时任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曾这样评价包森:“作战最勇敢,执行任务最坚决,立的战功最大,创造了以少胜多、成营成团消灭敌人的奇迹。”

在与敌人的战斗厮杀中,包森数次经历生死考验,但他每次都坚守在战斗指挥的最前沿。他打仗时总说,指挥位置要“靠前,靠前,再靠前”。

包森。河北日报资料片

战场永远夺不去我们的精神

革命理想的种子,在少年包森心里就已经萌芽。

1927年,包森考入蒲城县第一高小。那时,他就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深入研究社会问题。共产主义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他前行的路。那一年,包森作为学生代表,在追悼李大钊大会上演讲,痛斥张作霖反革命罪行。

1932年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年,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到西安视察,在演讲中大肆反共,鼓吹“攘外必先安内”论调。包森等人当场站起来,高呼“戴季陶滚出西安”“打倒戴季陶”等口号。戴季陶狼狈逃走。

包森的革命热情不曾有一天熄灭。

在蒲城县包森故居的展柜中,有一封泛黄的家书,这是1937年春即将奔赴抗日前线的包森写给父母的。“使你们老人家为我牵心,这是我的不孝处,望你们老人家饶恕这次”“老实来说,我对我的志愿,情愿拿性命来卫护她”……信中的这些话语,每每读来都令人感动。

1938年,包森最后一次回陕西老家。自那次归来后,他给家里写过三封信。其中一封信告诉自己的家人“我干的这个事终身可能不再回来了”,让和自己感情很好的妻子改嫁,“不要独守空房”。

“包森家书中流淌着忠孝难全、为国家大义牺牲个人幸福的家国情怀,读起来令人动容。”王林芳说,包森仿佛就是为革命、为抗日而生的。

在冀东抗日斗争的残酷环境中,包森始终惦记着老百姓。行动时,他考虑老百姓的安危,竭力避免伤及无辜。攻克据点后,他为老百姓开仓放粮。

老百姓把包森当恩人,多次掩护他和战士们脱险。包森遇困时,一位老大娘把他藏在一口大缸里,躲过了追杀。包森养伤时,村民省下小米、玉米面给他吃。

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包森以家国担当激励着身边的战士们。他经常对战士们讲:“战场可能会夺去我们的生命,但永远夺不去我们的精神。这精神,就是不怕死的精神,民族解放的精神,誓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的精神。”

“包森在牺牲前的那一刻,心中最放不下的,还是部队。”王林芳每每说起这些都满含敬意。

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领的部队在遵化野瓠山附近与敌人遭遇。他组织部队沉着应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包森在密集的炮火中爬上野瓠山,当他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情时,不料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

“注意隐蔽。我……不行了,快去找苏营长,让他……代替我指挥……”包森用手捂住伤口,断断续续地部署完战斗。当警卫员背着他转移到战场东侧的小山下时,这位威震敌胆的英雄已经停止了呼吸。

为了革命事业,包森献出自己年仅31岁的生命。

1942年3月17日,包森牺牲一个月后,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发表社论,称包森“他的英名永在,他的赫赫战功与英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他那许多传奇般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河北日报记者 魏雨

相关

他们把热血洒在冀东大地

冀东抗日战场上,还有多位像包森一样的英雄人物。他们在对敌作战中英勇出击,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最后,他们在战斗中牺牲,把热血洒在了冀东大地上。

在冀东抗战历史上,丁振军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优秀干部。

1938年7月,丁振军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担任冀东抗日联军第四总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他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冀热察区东部办事处主任,剿灭作乱的土匪武装,发动群众锄奸反特,安定了社会秩序。1944年10月,他参加冀东党委会议时被敌包围,几天后又遭遇日军袭击,在突围中壮烈牺牲。

王平陆是冀东抗日大暴动的揭幕人。

1937年底,华北人民武装自卫会冀东分会成立,王平陆任分会常委,负责冀热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动工作。冀东抗日大暴动的前夜,他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一支队,把暴动第一仗选在了清河沿。1938年1月7日夜,他率第一支队绕过清河沿村,突袭“清河沿国境警防所”,拉开了当年7月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的序幕。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不幸牺牲。

节振国是一位威震冀东的抗日英雄。

1938年5月,节振国参与领导一次工人罢工后遭到报复,大批日伪军包围了他家。他冲上去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当场劈杀日本宪兵队长和数名日伪军。1938年7月,他联络矿工,组成工人抗日游击队。不久后,他率部加入冀东抗日联军。此后,他率领工人特务大队和日伪军数次激战,两度收复开滦煤矿赵各庄、唐家庄矿区。1940年8月,他在率部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

陈群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抗日英雄。

1938年5月,陈群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十一支队第三十三大队副大队长,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1939年11月,他任冀东第十二团团长,先后在唐山一带的高拔岭、马兰庄、赵各庄、银子山、三女河、鸦鸿桥、尤各庄等地打了许多漂亮仗,打开了冀东东部地区的抗日局面。在百团大战期间,他指挥十二团先后攻克唐山市郊之曹家口、张官屯、玉田鸦鸿桥、窝洛沽等据点,一度袭入唐山市内。1941年6月,他在玉田县孟四庄战斗中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

文/河北日报记者 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