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这8台缝纫机,专为抗战将士做被服

8月29日,位于永清服装博物馆二楼的缝制工具博物馆内,8台锈迹斑斑的缝纫机静静陈列在展厅中央,机身表面的漆色早已被时间侵蚀,脚踏板上深深浅浅的磨损痕迹,无声地诉说着过往岁月。

“这可不是普通的缝纫机,是抗日根据地下属被服厂使用过的,专门为前线抗战将士做被服的。”64岁的缝制工具博物馆馆长黄虎正为前来参观的师生讲述这几台缝纫机的来历。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里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专题展览,集中展示8台抗战时期专为抗战将士做被服的缝纫机。自6月初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参观。

“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实行‘五一大扫荡’,这台机器曾在转移途中遭遇敌机扫射,被服厂军需工宁可自己受伤,也没有让缝纫机有丝毫损伤……”黄虎指着其中一台胜家牌老式缝纫机说。

“真没想到,一台缝纫机的背后还有这么悲壮的故事。”小学生张嘉恬小声地说。

走到一台老旧的桑德牌缝纫机前,黄虎轻轻转动轮轴,缝纫机发出有节奏的声响。“1943年寒冬来临前,胶东军区被服厂的工人靠着这些机器,日夜不停地生产棉衣。”他说。

“为按时完成任务,当地群众主动加入,眼睛熬红了,手指磨破了,仍不肯停下。”黄虎继续讲述,很多人还把自家棉衣中的棉花取出来,絮到手中的棉衣里,他们宁可自己受冻,也要让前线将士穿上暖和的棉衣。

记者了解到,这8台缝纫机来自晋察冀、陕甘宁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下属的被服厂。在日伪军严密封锁、物资短缺的艰难环境下,抗日军民坚持自力更生,为抗战将士缝制被服等,保障了军队作战的需要。

这些缝纫机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记载了军民同心抵御侵略的生动故事。“他们缝补的不仅是衣物,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黄虎说。

黄虎从事服装行业45年,2020年开始在永清创办缝制工具博物馆。如今,馆内已收藏了1800余件各类缝制工具及200余册服装书籍。

与抗战时期缝纫机的结缘始于1990年,当时黄虎通过朋友介绍,在北京市某干休所收藏了一台晋察冀被服厂用过的缝纫机。此后,他又通过多种途径先后收集到7台抗战时期的缝纫机,决定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免费向公众展出。

“这些缝纫机不仅仅是抗战时期的生产工具,更是军民同心、共赴国难的历史见证。”黄虎告诉记者,专题展览将持续至10月底,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了解那段烽火岁月。(河北日报记者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