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乐清民警谢聪聪,于2024年在辖区学校设立“平安树洞”信箱,供学生倾诉心事、寻求帮助。“平安树洞”信箱开放期间,收到300多封信件,成功化解校园矛盾41起,帮助老师发现3起隐蔽的校园欺凌事件。(据《法治日报》8月31日报道)
校园普法让孩子们在成长中明晰法律边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与此同时,也伴随着“重灌输、轻共情”的困境。“平安树洞”以“蹲下来倾听”的姿态,认真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件心事,小信箱由此成为一座温暖的警校“连心桥”。这启示我们,呵护青少年成长,既需要法律的刚性保障,也需要情感的柔性港湾,刚柔相济,才能给孩子们足够的安全感。
“平安树洞”成为孩子们的“解忧闸”,不只是因为它提供了“倾诉出口”,更在于其“听得见、帮得上”的完整闭环。每一封投入信箱的信件,都能得到民警的积极回应:从阅读信件、分析矛盾,到约孩子们散步谈心,再到联合学校、家庭解决问题,“平安树洞”为孩子们解决现实困扰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这种问题导向的普法方式,远比单向灌输的法条宣讲更有效。
期待更多地方借鉴“平安树洞”的创新做法,将其拓展到社区等更多场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被倾听、被理解、被保护的环境中提升法治素养,健康快乐成长。(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