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秦皇岛山海关:交通先行撬动“路衍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王茜)“路通了,冷链车能直接开到地头,不仅运输损耗下降了,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近日,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大樱桃种植户的一番感慨,道出了当地交通建设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山海关区持续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农业深度融合,通过“交旅融合”路径深挖“路衍经济”潜力,如今“五横六纵”现代化路网体系基本成形,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图为山海关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成果。

交通先行,为乡村全面振兴铺就康庄大道。目前,山海关区120条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19.906公里,已实现96个行政村100%通达,构建起“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路网体系。便捷的交通让农产品“出山”更顺畅,也让乡村旅游“火”起来,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

在文旅融合领域,山海关区也打造出全国标杆。2024年6月18日,京哈高速河北段山海关服务区一期工程正式启用,这座全国首座长城文化主题服务区,集餐饮、购物、文化展示于一体,实现了从传统休息区向“商业综合+旅游目的地”的跨越升级。目前,服务区二期商业文旅奥莱街区正全力推进,规划建设文旅街区、奥特莱斯、汤泉宿集等多元业态。2025年,河北高速集团京秦分公司正在实施京哈高速公路新增山海关互通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区域交通融合,提升公众出行体验。

依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山海关区绘就了“快旅慢游”新画卷。2023年,全区投资1.35亿元启动长城山海关风景道建设项目,同步完成电力迁改、博物馆停车场及周边环境整治,并逐步建成零起点、腰铺九号敌台、三道关前后观景平台、长寿山旅游路(贺家楼段)道路等特色景观节点。项目以“快旅慢游深体验”现代旅游交通理念为导向,将沿线生态、旅游、产业资源串联整合,不仅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更带动北部两镇六村旅游农业资源开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图为山海关长城风景道。

2025年,山海关区实施多项交通优化工程:乐岛景区南北两侧公交站点完成港湾式改造,有效分流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减少主干道通行干扰;山海关火车站南广场仅用72小时就完成花岗岩石板重铺、出租车通道优化及太阳能路灯安装,大幅提升旅客进出站效率;燕塞湖路2530米破损路段采用铣刨重铺工艺全面修复,既保障农产品运输畅通,又为游客提供平稳行车体验;京哈高速出口完成绿植搭配与设施美化,京秦高速出口彻底解决照明不足问题。

图为山海关区石河东路与G102国道连接道路。

路网格局的持续完善,为区域发展筑牢交通根基。随着遵秦高速、新102国道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山海关区路网由“四横五纵”升级为“五横六纵”。2025年,该区又推进石河东路与102国道、石河东路与燕塞大道连接道路等工程,重点提升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能力;同时加快推进省道023山海关高速连接线102国道立交改造,进一步畅通东北、华北通道,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坚实交通支撑。

如今,山海关区多层次路网体系规模持续扩展、结构日益完善。展望未来,山海关将继续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深化“路衍经济”创新实践,不断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